文言文复的意思|文言文复习专题——词语和句式(9)

2020-05-27   来源:高考指导

文言文固定句式

文言文常见常用固定结构例析 

一、“以为”、“以……为”(现代汉语的动词“以为”、“认为” 相当。)

如:1.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石钟山记》)——而浅陋的人竟用斧头敲打石块来探求命名为“钟山”的原因,还自以为得到了它的实情。

然而,在更多的场合,“以为”却是“以……为……”的紧缩。

相当于“用…做…”或“把…当作……”。如:2.虎视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黔之驴

二、 “所以”:

相当于“……的原因”、“……的缘故

如: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强暴的秦国不敢出兵侵犯赵国的缘故,仅仅是因为有我们两个在呀。

相当于“……的办法”或“用来……的”,用来表示手段、方法、根据、工具等。

如: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墨子·公输》)——我知道怎样抵御你的办法了,我不说。

先王之所以为法者,民也。(《吕氏春秋·察今》)——先王制定法律的根据,是老百姓。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师说》)——教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人。

三、“如……何”、“奈……何”、“若……何”

译为“怎”、“怎么办”、“怎么样”或“怎么对付”;对(拿、能)……怎么样(怎么办)”。

王曰:“取吾璧玉,不予我城,奈何?”(《廉颇蔺相如列传》)——赵王说:“秦王如果拿去我的璧,不给我城,怎么办呢?”

“如何”、“若何”又变作“何如”、“何若”,译作“怎么样”。如:

曰:“今日之事何如?”(《项羽本纪》)——樊哙问道:“现在的情况怎么样?”

四、“何以……为

“要(拿、用)……做(干)什么呢”或译为“怎么(为什么)用得着……呢”。

如:1.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汉书·霍去病传》)——匈奴还没有消灭掉,要家做什么呢?

阅读文言文时,要注意“何以……为”形式的变化,主要有这样几种:

(1)压缩为“何以为”结构,意义不变。

(2)有时省去了“以”字,形成“何……为”式,这时,意义发生些变化,“何……为”可译作“为什么……”或译为“做(干)什么……”。

如: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现在人家正处在宰割者的地位,我们处在被宰割的地位,还告辞做什么?

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项王笑着说:“老天要灭我,我还渡江做什么呢?”

五、“何……之有”

“有什么……呢”或 “有什么……的呢”。如:姜氏何厌之有?——姜氏有什么满足呢?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述而》)——孔子说:“口里不说而心里记住它,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知疲倦,对于我来说,又有什么呢?”

六、“不亦……乎”

“不也……吗”或“岂不也是……吗”对译。如: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孔子说:“学到了知识,再按一定的时间温习不也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道而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恨,不也是有道德修养的人吗?”

七、“无乃……乎” “毋乃……乎”

“恐怕(只怕、大概)……吧”。

如: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部队(因长途行军)筋疲力尽,郑国又有了准备,这样做恐怕不行吧?

八、“得无……乎”

“能不……吗”或“能没有……吗”。“该不会(莫非、只怕、恐怕)(是)……吧”

如: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能不有所不同吗?

成反复思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促织》)——成名反复思量,只怕是(岂不是)给我指点捕捉虫的地点吧?

十、 “……孰与……”

为“……比……怎么样”或“……跟(与)……比谁(哪一个)……”

十一、“与其……孰若……”和“与其……岂若……”

“与其……不如……”或“与其……怎么赶得上……” 对译。

与其杀是童,孰若卖之?与其卖而分,孰若吾得专焉?

与其杀死这个孩子,哪如卖掉他?与其卖掉而分得利益,怎么赶得上我独得利益呢?

十二、“与其……宁……”和“宁……无(不)……”

“与其……宁……”和“宁……无(不)……”是表示抉择的两种格式,其抉择是在比较中肯定其中之一的。“与其……宁……”是肯定后者,“宁”是语气副词;“宁……无(不)……”是肯定前者,舍其后者。这两种格式可用现代汉语“与其……宁可……”和“宁可……不……”对译。如:

3.与其害于民,宁我独死。(《左传·定公十三年》)——与其对民有害,宁可我一个人死去。

十三、“……有……以……”、“……无……以……” “……有……以……”、“……无……以……”

“有什么可拿来”、“没有什么可拿来”对译。如:

7.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项羽本纪》)——估计大王的兵力能够拿来抵挡住项王吗?

十四、“……有所……”、“……无所……”

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有什么……”、“……没有什么……”的意思。如:

1.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项羽本纪》)——我进入关中以后,一点点东西也不敢有所贪图。

十五、“……之谓也”、“其……之谓也”、“其……之谓矣”、“其……之谓乎”

文言文中,尤其是议论文,常出现“……之谓也”、“其……之谓也”、“其……之谓矣”、“其……之谓乎”的格式。就表达方式来说,它们是总结性的判断。这种格式的使用,往往是作者先提出一首诗或一个典故,然后来判断前文讲的道理或现实的人或事。

“……之谓也”是总结性判断的基本形式。“之”是动词“谓”的宾语前置的标志,这种形式可以翻译为“说的就是……啊”或“这就叫……啊”。

文言文复的意思|文言文复习专题——词语和句式(9)

https://m.scfaying.com/gaozhongyuwen/20169/

推荐访问

文言文复儿子书翻译 文言文复的用法 文言文复音虚词
展开更多 50 %)
分享

热门关注

【重庆08年高考分数线】重庆08年高考体育专业考试代考生起跑线上被捉

高考指导

招收高水平运动员的大学_招收高水平运动员学校名单(08年235所)

高考指导

北京大学招生录取分数线_北京大学招生录取规则揭密

高考指导

语文社科文阅读技巧|语文社科类命题解析

高考指导

文言虚词乃用法例句|文言虚词“乃”用法辨析(高中)

高考指导

文言虚词而字的用法|文言虚词“而”用法辨析(高中)

高考指导

初中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用法_文言虚词用法辨析(高考)

高考指导

2007年全国高考语文作文_2007年全国高考语文大纲

高考指导

[解读2008年福建省耗材招标]解读2008年高考新方案

高考指导

【改革高考】改革高考能否为学生“减负”理性看待高考改革

高考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