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拉手信息窗4-体验生活教案教学设计青岛版三年级上册范文汇总十二篇

2023-11-10   来源:教学设计

《三年级》是2008年5月1日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金波。1992年获得国际安徒生奖提名。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手拉手信息窗4-体验生活教案教学设计青岛版三年级上册范文汇总十二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手拉手信息窗4-体验生活教案教学设计青岛版三年级上册1

教案、学案一体化设计

-

课题 手拉手信息窗1--来到城市 课时 2课时 设计教师 张敏

教学目标设计 1.结合具体情景认识计数的单位百、千、万,并能说出各数字的名称及顺序,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会读、会写万以内的数

2.经历用万以内的数表示事物的过程,感受大数的意义,建立初步的数感

3.用数来描述现象,交流信息。 教学方法设计

教学时,先介绍一下本单元“手拉手”活动的有关背景,再运用多媒体课件或讲故事的形式介绍农村学生来到城市看到的情境。然后,通过观察情境图,提出问题,引入对千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程序设计 教材处理设计 师生活动设计

一、创造情境:故事激趣,利用故事来介绍农村学生来到城市看到的情景。

二、建立模型:

1、多媒体战士手拉手活动场面,学生观看情境图,提出问题,引入对于千以内数的认识。

2、引导学生运用正方体学具,摆一摆,数一数,体会一个一个地书,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百。

3、通过计数一百一百地数,理解百和千的十进制关系。

4、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感受一千是多少,加深对计数单位的千的理解。

5、让学生尝试在计数器上拨出一百二十五,理解计数器上每档珠子的个数所表示的意义。

6、学生尝试写数、读数。

三、拓展应用

1、学生独立写出三百、八百零八,集体交流,抽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1、教学第一个红点标示的问题时,首先引导学生运用正方体学具,通过“摆一摆、数一数”,体会到一个一个地数,10个正方体是一十;十个十个地数,10个十是一百;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一千,从而引出对计数单位“千”的认识。然后通过计数器一百一百地数,理解“百”和“千”的十进制关系,从而得出:10个一百是一千,一千里面有10个一百。最后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感受一千是多少,进一步加深对计数单位千的理解。

2、教学第二个红点标示的问题时,先让学生尝试在计数器上拨出一百二十五,再让学生说一说计数器上每个数位上的珠子个数所表示的意义。然后,让学生尝试写出所拨的数,并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新课标第一网

3、教学绿点标示的问题时,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写出三百和八百零八这两个数,组织交流时,可让学生往前说自己的想法。

4、“自主练习”第2题是根据实际生活中物品的个数进行写数练习的题目。练习时,先让学生独立地观察图意并写数,再交流自己是怎样写出的,最后让学生说一说每个数的各个数位上数字所表示的意义。

5、第3题是一道看计数器进行写数的练习题。可先让学生写数,然后再交流每个数中的“4”表示的意义。xkb1.com

6、第6题提供了一种关于读数和写数的活动化的练习形式。活动时,可以2人一组,一人说数,另一人写数;也可以3人一组,一人说数,两人写数;还可以变换形式,一人说数,一人说组成,其他人写数。练习一段时间,再相互交换。 活动一:一千是多少

1、你认为一千是多少,谁来说一说?

2、下面请大家利用老师提供的材料,先自己推想一千是多少,然后在小组内相互说一说,比一比哪个小组合作得好。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倾听并指导。www.xkb1.com

3、同学们推想得非常正确,想不想知道数学小博士是怎样推想的?

活动二:读数、写数及组成

1、计数器出示125,这个数是多少?

试着在练习本上写出,谁到黑板上写?

大家觉得她写得怎么样?评价一下。

2、125为什么要这样写呢?

同桌互相说一说,教师巡视指导。

活动三:实践应用

1、完成自主练习第1题

2、完成自主练习第2题

3、完成课外实践。

教学程序设计 教材处理设计 师生互动设计

2、自主练习第2题根据实际生活中物品的个数练习写数。

3、看计数器,读数、写数。

四、课外实践

让学生在课外寻找生活中的大数。

五、

通过合作,探索解决本课的问题,学生能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真正自主地学习、主动学习。 7、“课外实践”是以一些生活中较大数的资料为例,引导学生在课外去寻找生活中的大数。可先指导学生制订活动计划,再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活动,并组织好学生的交流。

习题设计 常规计算题

基础练习题

重点练习题

拓展练习题

板书设计 1、10个一百是一千,一千里面有10个一百。

2、三百写作:300

3、八百零八写作:808 教学反思

以情境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同时也关注了学生多维目标德 实现。数感和估算意识也在本节课中得到培养。

手拉手信息窗4-体验生活教案教学设计青岛版三年级上册2

课题:摸名片-------统计与可能性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知道事情发展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2、能够借助实验,判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并阐述自己的理由;初步体会统计的工具性。

3、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是不确定的。

教学重点

1、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直观感受到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

2、通过实验操作、分析推理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教学难点

1、结合具体情境或生活中的某些现象,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2、结合情境,能对某些事件进行推理,知道其结果。

课时安排:2课时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简单的统计图、统计表及初步认识不确定现象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几,是进一步学习统计和计算可能性以及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的基础。由于该单元的学习内容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因此,要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进行学习,借助操作实验等实践活动逐步体会可能性是有的有小的。

本单元设有一个信息窗,呈现的是学生做名片和摸名片活动的情景,引发对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认识。

单元教学建议:

1、注重开展实践活动,加强方法指导,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2、灵活运用教学资源。

运用好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建议教学课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2、结合具体情境或生活中的某些现象,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教学重点

1、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直观感受到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什么是名片?再什么情况下用名片?

生:名片就是一张卡片,上面写着自己的名字、工作。

在第一次见面时使用、在交朋友时使用。

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卡片放在几个信封里,然后分给每个小组,同学们按要求填写名片。同学们添完名片后小组讨论。

师:在制作的名片中发现了哪些规律?

学生会从性别、属相、姓名等进行回答。例如:有几个男的、几个女的、有属猪的、有属鼠的。

二、新授

师:请同学们记好你们组各种属相的人数,我们来做摸名片的游戏好吗?

生:好。

师:游戏是这样的:把你们组的名片合在一起,每人摸十次,一次摸一张,每次摸完后再返回,打乱顺序再摸。猜猜看,摸到什么属相的可能性大呢?

生1:摸到属鼠的可能性大。因为我们组属鼠的多。

生2:我猜摸到属猪的可能性大,因为我们组属猪的多。

为了让同学们更清楚结果,教师先不回答,将名片发给各个小组,每个小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去做这个游戏--摸名片。让学生亲历知识探索的过程,获得直观的感受。在摸的过程中,每摸一次让学生作下记录去探索其中的规律。

在做完游戏后集体讨论其规律性,看一看是不是得到相同的结果,实际的结果与原来的猜测是否吻合。并引导学生用特定的词语描述,如:“可能”“一定”“很少”“不可能”“偶尔”“经常”等。

有的同学会说摸到了几次属猪的,几次属鼠的,几次男的,几次女的等。让学生自己在游戏中去发现摸到的可能性大小。师:从这个游戏中,大家体会到了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在我们的生活中,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确实是有大小的。你能说

一些有关可能性的例子吗?

同学们会举一些例子,有的可能不近人意,教师可以给予提示,如:抛硬币,猜拳,抽奖等。

三、课堂练习

1、教师事先准备好两个盒子里面放好黄、白两种颜色的球,数量相等,将全班学生分男、女两组,双方各派一代表上前摸球,摸到白球得1分,摸到黄球不得分,男同学给女同学记分,女同学给男同学记分,看谁的分数高。

师:摸到的球可能是什麽球?摸到什麽球的可能性更大?

学生根据问题有目的的进行探索游戏。

2、自主练习第6题。

四、课堂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

板书:一件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经历对生活中某些现象进行推理、判断的过程。

2、能对生活中的某些现象按一定的方法进行逻辑推理,判断其结果。

3、把自己推理的过程和结果与同伴进行交流。

教学重点 经历对生活中某些现象进行推理、判断的过程。

教学难点 能对生活中的某些现象按一定的方法进行逻辑推理,判断其结果。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开展游戏活动

首先,建立四人小组,其中三人分别扮演淘气、笑笑、小明,约定他们三人分别参加了足球、航模、电脑兴趣小组中的一项。扮演淘气的同学说;“我喜欢航模。”扮演笑笑的同学说:“我不喜欢踢足球。”扮演小明的同学说:“我不是电脑兴趣小组的。”让四个同学猜猜,他们可能是哪个小组的,并说说理由。

二、引导学生利用表格,把知道的信息记录在表格中,进行推理判断。如:

足球 航模  电脑

淘气

笑笑

小明

因为三个人分别参加其中一项,而淘气已经在航模小组,所以笑笑只能在足球小组或在电脑小组,可是笑笑不喜欢足球,所以笑笑肯定在电脑小组。剩下的小明只能在足球小组。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表格,把推理过程说一说。

三、巩固应用

1、自主练习第2题

这是一道实验题。实验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作好统计。实

验后,组织学生交流实验的结果。

2、自主练习第4题

练习时,教师要把该题变成一个操作性的实践活动。先指导学生制作转盘,再提出要求,组织学生活动。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通过实践能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进行逻辑推理,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手拉手信息窗4-体验生活教案教学设计青岛版三年级上册3

教案、学案一体化设计

-

课题 勤劳的小蜜蜂信息窗3-勤劳工作 课时 2课时 设计教师 张敏

教学目标设计 1、能计算得数是千以内数的三位数加减法(不连续进位、退位)。

2、能利用所学知识,在教师指导下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教学方法设计

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在信息窗2的基础上续编故事,弄清情境图中提供的信息。然后,根据情境图中提出的问题,列出算式,进入新知识的学习。

教学程序设计 教材处理设计 师生活动设计

师:同学们,又是一个春暖花开的季节,勤劳的小蜜蜂又开始忙碌起来。那我们大家还不赶快行动起来,看看画面上都有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看课件,从课件中获得信息:我们一队有蜜蜂518只,我们二队有蜜蜂227只,果园在我们家的后面,离家592米,花园在我们家前面离家374米。(学生畅所欲言)

师:根据课件提出的小蜜蜂只数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很多问题。

师:要求第二队比第一队少多少只,应怎样列式呢?怎样计算呢?

学生列式计算。518-227

(学生小组交流时,教师巡回指导。)

师:解决了小蜜蜂只数的问题,我们再来看有关的路程问题,同学们想一想果园到花园一共包含了几段路程?

1、教学第一个红点标示的问题时,可以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然后交流各组的算法。用竖式计算时,要让学生明白十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百位上的数相加时不要忘记加上进位的1得9,最后要引导学生对不同算法的特点进行比较,使学生感受到。

2、教学第二个红点标示的问题时,要重点让学生探讨三位数减三位数用竖式计算时,被减数十位上的数不够减怎么办。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理解十位上1减2不够减要从百位退1当10,十位上是11-2得9,百位上是4-2得2,结果是291。由于三位数的不连续进位、退位加减法与前面学过的两位数的进位、退位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相同,所以教师应启发学生联系已学过知识进行学习,从而掌握用竖式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计算方法。

3、“自主练习”第1题是利用计数器练习三位数的题目。练习时要让学生充分利用计数器,进行加或减。注意引导学生将实际操作与理解算理、算法紧密结合起来,达到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算理、掌握算法的目的。

4、第3题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练习时,先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策略,即要解决“哪几个年级安排在一起合适”的问题,需要考虑每场安排的各年级人数不能超过500人,可以通过估算或笔算,选择合理的方法安排场次。

5、第6题是通过分析统计图所呈现的数据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题目。该题以条形统计图的形式呈现了自然保护区~长臂猴数量变化情况,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练习时先让学生读懂图意,然后解答第(1)题的问题。 活动一

1、仔细观察,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观察画面,充分表达画面上看到的信息。

2、要求果园到花园有多远,应怎样列式?怎样计算呢?

学生先独立思考,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再在小组内相互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活动二

1、第二队比第一队

少多少只?应怎样列式解答呢?

学生尝试笔算,交流各自的算法,全班交流。

2、从家到果园比从家到花园远多少米?

放手让学生独立解答。

活动三

今天我们研究的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笔算与前面学习的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笔算有什么不同?讨论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笔算应该注意什么?

先在小组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

教学程序设计 教材处理设计 师生互动设计

生答:包含了果园到家和花园到家两段路程。

针对学生的回答,又重点的进行强调:用竖式计算时,大家要明白十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百位上的数相加时,不要忘记加上进位的1得9。

课堂小结。 对于第(2)题学生只要根据长臂猴数量变化趋势和大致增长范围,说出的只数比20多,并且多的只数在大致的增长范围内就可以了。

6、“课外实践”是通过统计学生1分钟跳绳次数和跳绳前后脉搏跳动次数的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经历统计、计算、交流等一系列活动的过程,进一步掌握所学知识,增强学生的合作与交流意识。 活动四

1、完成自主练习第1题。

2、完成自主练习第2题

3、完成自主练习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习题设计 常规计算题

基础练习题

重点练习题

拓展练习题

板书设计 592+384=976(米)

518-227=291(只)

592-384=208(米) 教学反思

怎样检验加法的计算结果?我认为可先让学生独立思考,你想用什么方法检验加法的计算结果?再组织小组讨论和汇报。因为学生初次接触验算,可让学生边看书,边思考和讨论,教师作适当的引导和提示。最后就学生提出的方法进行归纳和总结。验算时学生第一次接触,安排让学生独立思考亲自试一试,目的是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独立创新的学习品质。

手拉手信息窗4-体验生活教案教学设计青岛版三年级上册4

【学习目标】

结合具体计算,理解小数乘法的算理,学会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咱们今天一起来学习小数乘法。【板书:小数乘法(小数乘以整数)】

二、出示目标

师:学习目标是什么呢?(出示目标:结合具体计算,理解小数乘法的算理,学会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请大家齐读一下。

三、自学指导

(一)讲述:怎样实现这个目标呢?靠大家自学,怎样自学呢?请齐读自学指导。

(二)出示自学指导:认真看课本第2页--第3页(看图、看文字)内容,重点看笔算小数的计算方法。思考:小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小数的意义是否相同。如果有不懂的,可以问同学,或举手问老师。

4分钟后,比谁做对与例题类似的题。

四、先学

(一)过渡:下面自学开始,比谁自学后,能做对检测题。

(二)看一看。

生认真看书,师巡视并督促每个学生认真自学。(要保证学生看够4分钟,学生可以看看、想想,如果学生看完,可以复看。)

(三)做一做。

1、过渡:同学们看完了吗?看完的同学请举手?好,下面就来考考大家。要比谁做得又对又快,比谁字体端正,数位对齐,数字要写的大些,数字间要有一定的间距(要划出学生板演的位置)

2、板演练习,请两名(最差的同学)来上讲台板演3页“自主练习”的2题,其余同学做在练习本上。教师巡视,要找出学生中的错误,并板书。

五、后教:议一议

1、学生更正

教师指导:发现错了的请举手!点名让学生上台更正。提示用红色粉笔改,哪个数字错了,先划一下,再在旁边改,不要擦去原来的。

2、讨论。

过渡:到底谁对谁错呢?下面请大家讨论,还要说出“为什么”。

(1)讨论几道题的第一步。

师:哪个对呢?为什么?(手指一下不同的答案)

(3)师:请同学们看几道题的最后一步对不对?为什么?

(4)给第二题打“√”或“×”。

(5)同桌互改。

讲述:a.同学们请把作业本交换一下,看看同桌做的对不对,对的打对号,如错打错号。b.全对的请举手?c.做错的同学请举手,错在哪里请说一下。

小结:同学们,咱们学习了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会做的请举手?请说一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学生说对,教师不必重复)

六、练一练

过渡:下面,大家就运用新知识来做作业吧,有信心做全对、字写端正的同学请举手。

手拉手信息窗4-体验生活教案教学设计青岛版三年级上册5

平度市蓼兰小学  王秀霞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73-78页。

教材简析:教材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一步和两步计算的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呈现了中国的世界遗产这一情景。通过介绍中国的世界遗产情况,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引入对乘加应用题的探索。知识点是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借助一、二单元的知识基础,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己探索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规律,并能灵活的运用这个规律解决问题。重点是将四则混合运算规律正确地迁移到分数中。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景中,能正确描述数量关系,画线段图,并根据数量关系和线段图列出算式并正确解答乘加、乘减分数应用题,在不断探索中领悟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规律。

2、通过让学生说一说、画一画,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3、创设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 谈话导入

谈话:同学们,的奥运会相信大家一定记忆犹新,世界人民走进奥运,走进了北京。作为一名中国人,你能说说北京有哪些历史文化遗产吗?

[设计意图]这一单元是围绕“中国的世界遗产”这个大的情境串进行的,而本课是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第1个信息窗,情境内容将中国放入世界这一大环境中,因此由奥运会的话题引出了本课情境,这样设计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了本课,激发了学习兴趣。

二、自主探究 获取新知

1、课件出示教科书73页情境:

谈话:这里有一些我国世界遗产的文字信息,谁能读一读?根据文字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1)北京故宫的占地面积大约是多少公顷?

(2)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一共有多少处?

(3)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比自然遗产多多少处?

………

(4)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我们先来解决“北京故宫的占地面积大约是多少公顷?”好吗?

2、根据以往的解题经验,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帮助你解决这一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自己提出问题的基础上,动脑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梳理已有的数学思想方法,为新问题的解决做好铺垫。

3、选择你喜欢的方法试着独立解决这一问题好吗?

4、学生汇报交流。

让学生到前面展示不同的方法,分别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1)272×1/4=68(公顷)   68+4=72(公顷)

(2)272×1/4+4

=68+4

=72(公顷)

学生在多次交流解题步骤中,教师板书数量关系:

天坛公园的面积×1/4+比天坛公园多的面积=故宫的面积

并展示学生画的线段图。让学生分析线段图。

[设计意图]学生是探究主体,教师是引导者。在这里把让学生说解题思路放在首位,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5、刚才同学们有的用分步,有的列综合算式解决了第一个问题,现在你能试着用先画线段图再列综合算式的方法自己解决你们提出的“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一共有多少处?”吗?

学生独立解决。(根据学生情况,如果画图有困难,可让学生小组内讨论一下,在这里把谁看作单位“1”?)

全班交流,展示做题方法。

(1)30×7/10+30×2/15       (2)30×(7/10+2/15)

=21+4                          =30×25/30

=25(处)                      =25(处)

6、让学生展示线段图的画法,说清解题思路。

7、点题并板书:分数应用题。

8、单看这两个算式的计算,你能想到什么运算律?有什么启发?

9、小结:乘法的分配律在分数中同样适用。

[设计意图]让学生借助两种解题方法,将分数与整数的运算率沟通,为后面的练习搭建了平台。

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独立完成(第75页第2、3题。)

指生回答,并说出解题思路。

(重点说出数量关系。)

[设计意图]这两道题是针对性练习,旨在巩固所学知识。数量关系要让学生反复说,目的是让学生从理论上加以理解。

四、回归实践,拓展运用。

课件再次出示本课信息窗情境图。

谈话:现在你能自己解决“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比自然遗产多多少处?”吗?

现在让我们走进民族文化遗产--青藏高原,检验一下这节课你的学习情况。

课本76页第9题。学生读题,指生列式。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归课题情景,联系生活实际,学以致用,灵活掌握解题方法。

五、谈收获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反思]

新课标把“过程与方法”作为三维目标之一,提倡重视学生充分地经历问题的产生、发现、探索的过程,在本课教学中,我就充分注意这一点,注重让学生参与到解题思路的分析中,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让学生掌握画线段图这种基本解题方法,在充分经历中感悟,在充分感悟中提炼,初步构建自己的认知体系。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一些中国的世界遗产,说一说你学会了那些数学知识?

(学生回忆并交流上节课所学知识。)

今天我们利用所学知识继续来解决一些问题,好吗?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复习旧知识,引发对新知识的学习。

二、实际运用,整理提升

1、自主练习第1题。

谈话:同学们上节课自己探究出了一些分数计算的规律,现在我们分组来计算自主练习第1题,看看我们的发现是不是在分数混合运算中都可以运用。按组每人计算3道,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先交流答案,再说说你是按什么顺序计算的?

2、自主练习第4题。

先在小组内讨论:4道计算题各应该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

再独立计算。

全班交流。

3、想一想:整数的运算律适用于分数吗?

4、自主练习第14题。

谈话:既然整数的运算律同样适用于分数,大家翻到课本78页,看看14题能运用到那些运算律?

全班交流后,学生自主练习。

[设计意图]把计算题放到课堂上进行,反复的练习让学生自然而然的领悟到整数的运算律同样适用于分数。另外,这种专项练习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大有帮助。

三、专项练习,巩固加深。

1、自主练习第8、13题。

要求:先画线段图,再列综合算式解答。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借助线段图,让学生对乘加、乘减的分数应用题加深理解,达到巩固上节课所学知识的目的。

2、自主练习第15题。

口头解答,说出列式的理由。

[设计意图]为学生独立完成16题扫清障碍。

四、综合练习,拓展提高。

聪明小屋

出示题目让学生讨论:要求上层原来有数多少本?根据已知信息得先求出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尝试着把问题先转化成简单的问题进行解答,再找最后的答案。掌握解题方法与技巧。

五、课堂作业

自主练习11、12、16题。

六、 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反思]

这是一堂复习课,教师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起到引领作用。不同形式的计算练习让学生加深并总结出了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规律。不同形式的内容和练习从易到难逐步递进,即对基础知识进行了复习,又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把对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训练有效结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平度市蓼兰小学  王秀霞)

手拉手信息窗4-体验生活教案教学设计青岛版三年级上册6

教案、学案一体化设计

-

课题 勤劳的小蜜蜂信息窗4-国王查帐 课时 2课时 设计教师 张敏

教学目标设计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计算得数上千以内数的三位数加减法,并会验算。

2.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感受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方法设计

教学时,教师可以承接前面的信息窗的内容,让学生展开想象继续编故事.在了解图中所包含的信息的基础上,借助“怎样检查”的问题,引入对验算知识的学习。

教学程序设计 教材处理设计 师生活动设计

一、口算练习,以旧引新:

10+6=  ()+10=24  9+()=16

27-16=()  20-()=5 ()-12=14

二、情境学习,探究新知

(一)找信息,发现问题

春季小蜜蜂采蜜活动就要结束了,你们想知道他们采蜜的情况吗?

出示蜂蜜的生产和使用情况记录

在图中你看到什么?(学生找信息)

(二)解决问题

同学们是这样求出来的,但结果对吗?蜂王对此表示了疑问?瞧!蜂王说了些什么?

这可难坏了财政大臣,他该怎样检查呢?你们愿不愿意帮助它?

同学们在小组中讨论一下你们检查的方法吧! 1、教学红点标示的问题时,可以通过讨论,让学生了解检查蜂蜜生产和使用情况记录可以通过验算的方法来解决.对于怎样验算的问题,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主地进行验算,有的学生可能会用交换两个加数位置的方法,有的学生会用和减其中一个加数的方法,也有学生会用再算一遍的方法.

2、“自主练习”第1、3题分别是计算、验算和判断对错的题目。通过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三位数加减法计算和验算的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3、第2题是填空题。练习的目的一方面是巩固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计算,另一方面是渗透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加减法验算的依据.练习时,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具体题目的计算、填空了解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完成后可以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验算。

4、第4题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要解决“440个学生,每人一袋,够吗?”的问题可以有多种方法,可以笔算,也可以估算;可以用加法计算,也可以通过减法判断。练习时,要让学生积极思考,想出尽可能多的解决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5、每5题通过给出的3、1、2和4、0、5这六个数字,让学生任意拼摆组成不同的三位数,并算出它们相加减的结果。可以利用学具或卡片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摆一摆,算一算,比一比哪一级摆出的算式多。新课标第一网

在图中你看到什么?(学生找信息)新课标第一网

谁能说一说一共生产的“891克”是怎样求出来的?

板书:573+318=891克(包含竖式)

谁能说一说还剩的“627克”是怎样求出来的?

板书:891-264=627克(包含竖式)

(二)解决问题

同学们是这样求出来的,但结果对吗?蜂王对此表示了疑问?瞧!蜂王说了些什么?

这可难坏了财政大臣,他该怎样检查呢?你们愿不愿意帮助它?

教学程序设计 教材处理设计 师生互动设计

哪一个小组愿意汇报一下你们的方法?(小组汇报结果)

教师板书验算方法。

(三)小结: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证明了这两个结果都是正确的,这些方法都是验算得方法,验算有什么好处呢?

三、自主练习6、第6题呈现的是生活中常见的买衣服的情境。通过小红和妈妈在商场里的对话,引导学生分析要算出一件上衣和一条裤子需要的钱数,需要先选择与裤子搭配的上衣,然后再计算。

7、第7题是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练习。题中给出了一所小学一年级新生患龋齿齿情况抽查统计数据,通过解决“患龋齿人数比减少多少人”以及学生自己提出的感兴趣的问题,提高三位数加减三位数计算的正确率和熟练程度,同时渗透爱护自己牙齿的意识。 同学们在小组中讨论一下你们检查的方法吧!

哪一个小组愿意汇报一下你们的方法?(小组汇报结果)

(三)小结: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证明了这两个结果都是正确的,这些方法都是验算得方法,验算有什么好处呢?

在计算时,我们一定要养成验算的好习惯。

习题设计 常规计算题

基础练习题

重点练习题

拓展练习题

板书设计 加法的验算方法是: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或用和减其中一个加数结果得另一个加数。

减法的验算方法是:差加减数得被减数或被减数减差得减数。

手拉手信息窗4-体验生活教案教学设计青岛版三年级上册7

教案、学案一体化设计

-

课题 勤劳的小蜜蜂信息窗二--整装待发 课时 2课时 设计教师 张敏

教学目标设计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减法的意义。能正确地计算得数是千以内的三位数,减法(不连续进位、退位)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估算,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教学方法设计

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进行“看图讲故事”的活动。通过看图,学生可以清晰地了解情境图中所包含的种种信息,提出自己感兴趣的数学问题。

教学程序设计 教材处理设计 师生活动设计

一、创设情境

多媒体出示生动的图画,让学生看图讲故事,激发学习兴趣。

二、建立模型

1、看屏幕寻找信息,提出自己感兴趣的教学问题

2、让学生自主思考,小组合作探讨530加310的不同算法。

3、全班交流。

4、向西飞的比向北飞的多多少只?

放手让学生独立解决,抽生交流。

5、向南飞和向北飞的一共多少只?

引导学生利用迁移规

律探索学习,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体会从低位算起的优越性。

6、向南飞和向东飞的一共大约有多少只?

三、拓展应用

学生用卡片任意组合,加强练习。

1、教学第一个红点标示的问题时,可引导学生利用迁移规律,先独立思考530加310的笔算方法,然后再全班交流。因为这是第一次学习两个三位数相加的笔算,所以在交流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指导竖式的书写格式,借助学具弄清算理,明确算法。

2、教学绿点标示的问题时,可以先放手让学生独立解决,然后再交流。教师要注意学生间的差异,对于有困难的学生要进行个别指导,帮助其掌握竖式计算方法。

3、教学第二个红点标示的问题时,由于三位数加三位数笔算和两位数加两位数笔算的算理完全相同,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迁移规律进行探索学习,要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也可以借助计数器拨一拨。

4、第三个红点标示的问题是:“向南飞的和向东飞的一共约有多少只?”这里重点学习三位数加三位数的估算。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估算,要让学生知道怎样进行估算,认识要从问题的解读切入,使学生认识到“向南飞和向东飞的一共约有多少只”这里需要的是个大约数,不必要算出精确结果,所以不必用竖式计算。5、“自主练习”第1题是开放性的题目。要注意让学生说出计算方法,体会算理。

6、第2题是利用卡片练习计算的题目。通过练习巩固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方法。

7、第3题是竖式计算的练习。学生计算后,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为什么这样算。www.xkb1.com

8、第4题是一道选择题。可让学生独立解决,然后交流选择的方法。

活动一

看到这么多小蜜蜂采花粉,你想对大家说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活动二

根据提供的采花粉的小蜜蜂只数的数据,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给学生一段独立思考的时间。

各小组交流。

教学程序设计 教材处理设计 师生互动设计

1、 634         293          750

+153        +205          +54 0

2、估算273+302︽      297+401︽        698-503︽       709-604︽

四、回顾反思:

通过看图寻找信息,引导学生提示问题,引发对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和不进位加减数笔算和估算方法的学习。 9、第5题是一道用估算方法解决问题的题目。练习时,可先让学生把估算结果写出来再交流,交流时要说一说估算的过程。

10、第6题呈现的是小朋友发送“爱护地球,保护家园”宣传单的情境。先引导学生弄清图意,提出问题,然后独立解决问题。

11、第7题是一道综合练习题。通过鲜花店服务员的交班情境,提供花店一周卖花的数量。先引导学生读懂统计表,然后解决问题。

教师:我相信同学们一定还会提出更多有价值的问题,对吗?

活动三

向西飞的和向北飞的小蜜蜂一共有

多少只?大家会列式解答吗?

学生独立思考后,列式并汇报计算过程。

习题设计 常规计算题

基础练习题

重点练习题

拓展练习题

板书设计 530+310=840(只)

530-310=220(只)

310+286=596(只)

286+103≈400(只) 教学反思

1、由于提前让生回家预习,上课时学习轻松,师注重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课堂气氛较好。

2、教学时注重了新旧知识的迁移,但还应多留时间给学生练习估算。

3、本节课重在讲解算理,因此,大量的竖式计算则显的尤为重要。这节课上,我安排了不少的基本练习,目的也就是为了让学生更熟练的掌握算理。

手拉手信息窗4-体验生活教案教学设计青岛版三年级上册8

教案、学案一体化设计

课题 信息窗5--海产品工艺 课时 1课时 设计教师 张敏

教学目标设计 (1)使学生初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的顺序,会计算较容易的三步式题.

(2)认识小括号,会使用小括号。

(3)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会按算式的意义读出算式.

(4)积极参与共同探索问题的学习活动,培养初步的合作意识。 教学方法设计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式教学方法的运用,是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 , 通过亲身观察、推理等方式地去探究、去发现、去 “ 再创造 ” ,然后小组合作交流,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了必要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教学程序设计 教材处理设计 师生活动设计

一、激趣导入。

二、师生合作,探索新知。

1、出示情境图,

2、图上告诉我们什么?你能提出什们问题?

3、认识连乘式题的运算顺序。

(1)我们先来解决做“8张画需要多少个小贝壳?”好吗?

(2)第二个问题“4条手链一共用了多少颗珍珠?”

感受富饶的大海带给自己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学们看,大海的物产丰富多样,给我们带来了美好的生活。这节课看看富饶的大海又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知识,好吗?

1引导学生观察、理解图意。

2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有:

(1)做8张画需要多少个小贝壳?

(2)4条手链一共用了多少颗珍珠?

(3)做大刺猬用了多少个贝壳?

3((1)

说一说你想怎么办?怎样来解答这道题?哪个小组把你们的想法交流一下?

(2)对连乘式题的运算顺序,可以让学生对照分步的式子结合实际情况来推想,在此基础上认识连乘式题的运算顺序。这里学生可能列出的算式是48-23×4,教师可以针对算式让学生说运算顺序,并与分步列式对比,让学生产生思维上的矛盾和困惑,然后讨论哪一种正确,如何使综合算式符合解题步骤和生活实际,让学生自己创造和发现改变运算顺序的符号,感知小括号产生的必要性。最后让学生根据综合算式的步骤说一说每一步的算理,加深对小括号作用的认

一、激趣导入。

学生观看,

二、师生合作,探索新知。

1、学生独立观察思考。

2、小组交流之后在全班交流。

3学生交流的答案可能有:

(1)6×4=24(个)24×8=192(个)

也可以这样算:

6×4×8

=24×8

=192(个)

(2)小组合作,共同讨论出答案。可能有::48-23=25(颗)  25×4=100(颗)           还可以这样计算:

(48-23)×4

=25×4

=100(颗)

教学程序设计 教材处理设计 师生互动设计

(3)第三个问题“做大刺猬用了多少个贝壳?”谁会解决?你是怎么想的?

三、反馈练习

学习了这么多知识,小企鹅要考一考大家,你们有勇气接受挑战吗?

四、小结

识,同时强调有小括号的算式应先算括号里面的。(要引导学生用画线段兔的方法来帮助理解题意。在画线段图时,要大胆放手,让学生把题意“画”出来。

1工人叔叔要把做好的工艺品装盒、装箱,每盒装6个,每箱装8盒,9箱能装多少个。

2自主练习第三题。

(这是一个新知识点,练习时,可以引导学生由乘加应用题加以迁移,体会小括号的作用。)

这节课同学们通过动手画一画,动脑想一想,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学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学到了不少的知识。你能谈一谈这节课有哪些收获吗? (3)A 我画线段图……

B 我这样计算:

42×6=252(个)252+18=270(个)

C 我这样计算:

42×6+18

=252+18

270(个)

三、反馈练习

1先仔细观察画面,弄清题意,在分析解答。

2尝试解答。

四、小结

学生自己说说学到的知识,回顾一节课的收获。

习题设计 常规计算题

基础练习题

拓展练习题

板书设计 “8张画需要多少个小贝壳?  6×4×8

=24×8

=192(个)

“4条手链一共用了多少颗珍珠?”(48-23)×4

=25×4

=100(颗)

教学反思

在本课中,我比较注重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充分让学生自己去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出现了多种解决方案。每种方法都可以看作是一种创新意识的体现。教师只要稍微的指点一下,就很容易找到最简便,最具普遍性的方法。我认为这样的思维活动强调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对学生理解数学是非常重要的。

手拉手信息窗4-体验生活教案教学设计青岛版三年级上册9

教案、学案一体化设计

课题 手拉手信息窗5-美好回忆 课时 1课时 设计教师 张敏

教学目标设计 1、结合具体情境,学会整百整十数相加减。

2、在计算过程中,体验数与数之间的关系。

3、借助数据和交流的信息,感受数据大小的变化过程。 教学方法设计 教学时,可延续手拉手活动的线索,让学生续编城乡学生活动后的故事。教师可充分利用情境图中统计表所提供的信息,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有选择性地解决问题,从而展开对新知识的探索。

教学程序设计 教材处理设计 师生活动设计

一、课前热身

大屏幕出示三组口算。

二、师生合作,探索新知

1、出示课本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图画。

2、图上画的是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三、师生合作,解决问题。

1、解决第(1)和(2)题.

请同学们自己试试看,能用哪些方法解决?

请同学们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2、谁愿意当小老师,帮大家解决第(3)(4)小题并说出计算方法。

四、自主探究,巩固练习。

剩下的4个小题,大家又信心自己解决吗? 教学重点:理解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1、教学第一个红点标示的问题时,可先复习一下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小组合作的方式学习口算方法,然后全班交流。

2、教学第二个红点标示的问题时,由于学生在学习第一个红点标示的问题时,已经有了整百数相加减的知识和思维的基础,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然后集体交流。当学生出现12个十减5个十的方法时,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要把120看成12个十,可以借助计数器等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

3、教学绿点标示的问题时,可以让学生独立解答,然后交流。重点让学生说说口算的方法,只要方法合理即可。仍要关注用计数单位的个数相减的口算方法。

4、“自主练习”第2题是一道游戏性练习。练习时,可安排多个学生拿着得数相同的算式卡片,一次找到几个朋友;也可以只安排部分学生拿卡片参与,其他学生当裁判。

一、课前热身

1、生口算

2、交流算得快的方法(竖式、用眼看)

二、师生合作,探索新知

(1)两个候车厅共几个人?

(2)第一候车厅比第二候车厅多多少人?

(3)白羊黑羊共几只?

(4)黑羊比白羊多多少只?

(5)共有多少尾鱼?

(6)鲢鱼比鲤鱼多多少尾?

(7)老年组和青年组共多少人?

(8)中年组比青年组多多少人?

三、师生合作,解决问题。

1、1200+800=2000(人)

1200-800=400(人)

第一种方法:直接写得数

第二种方法:用竖式计算

第三种方法:1200表示12个一百,800表示8个一百,12个一百加上8个一百九十20个一百等于200。

12-8等于4,加两个零。

指名解决第(3)(4)小题并说出计算方法。

四、自主探究,巩固练习

学生自己做剩下的4个小题。、

教学程序设计 教材处理设计 师生互动设计

五、拓展练习

1、自主练习第2、3题。

2、聪明小屋。

六、活动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5、第3题是一道整百、整千数的加减及几千几百加减几百的综合练习题。练习时,先引导学生读懂统计表,然后分析统计表中的数据并解决表下面的问题,最后鼓励学生自己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新课标第一网

6、“聪明小屋”是一道根据两人对话提供的信息猜测年龄的题目,练习时,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如果有困难,可抽他们介绍有关属相的常识,提示学生既然“我们”与妈妈、姥姥都属虎,那么妈妈、姥姥的年龄一定在20、32、44、56、68、80、92这些数之中,然后再根据

生活经验考虑妈妈、姥姥可能多少岁,只要符合生活常理即可。 五、拓展练习

学生自主练习,交流做法。

六、畅谈自己的收获。

习题设计 常规计算题

基础练习题

拓展练习题

板书设计 (1)两个候车厅共几个人?

(2)第一候车厅比第二候车厅多多少人?

1200+800=2000(人)

1200-800=400(人)

www.xkb1.com

教学反思

较大数的口算有一定的难度,在学生掌握基本方法的基础上,要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和自己熟练的方法进行口算。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学生运用知识的过程,在运用的过程中学生掌握了所学知识。

手拉手信息窗4-体验生活教案教学设计青岛版三年级上册10

荣成市实验小学 二 年级 数学 学科教案、学案一体化设计

课题 九     庆元旦 --信息窗2    秒的认识 课时 1课时 设计教师 张敏

教学目标设计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体会秒的实际意义,知道1分=60秒

2、结合具体实例,感受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遵守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方法设计 1、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

2、尝试、讨论的教学方法。

教学程序设计 教材处理设计 师生活动设计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二、合作探究,发现新知。

(一)认识秒针和1秒

(二)认识1分=60秒

三、实践活动,体验时间

教学重点:经历体验秒长短的过程,建立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知道1分=60秒会简单的时间计算

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钟表并且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一些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学习的。在这之前,学生知道了整时、半时大约几时几种认识时刻的说法,这部分知识学习之后,将为学习年月日的知识打下基础,对于提高学生的时间观念,养成遵守时间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有着重要的作用。

1.对时间的认识要精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时间单位比较抽象且不易理解。由于学生在生活中常常用到时间,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所以我们在教学时要尽可能的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用钟表模型等教具和学具,让学生在实际观察,操作中体验时间的长短,掌握有关时间的知识。

一、师:对“秒”的认识,你知道多少?还想知道什么?

现在我们就刚才大家知道的以及想知道的知识一起来探究。

二、(一)1、认识秒针

师:看看你能从钟表上发现些什么?

师:谁能上台来把你钟面上的秒针指给大家看一看(屏幕展示)

师:对,这颗又细又长的针我们叫它--秒针(课件再展示)

2、认识1秒

师:谁知道秒针有什么作用吗?

3、初步感受1秒

师:你对这1秒钟有什么感受?

(二)1、观察发现:1分=60秒

师:如果秒针继续走下去,你发现有什么变化?(课件继续演示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一小格)

师:现在我们拿出自己准备的钟面,玩1分钟,看是这样吗?

2、初步感受1分

师:你对这1分钟有什么新的感受吗?

3、时间的价值:

师:同学们,时间就这样一分一秒不停地流走了,如果你是时间的主人,这每一分每一秒都能够发挥它巨大的价值,所以你打算怎样好好地利用每一分、甚至每一秒呢?

三、1、展示收集含有时间单位秒的句子

2、1秒钟即兴表演www.xkb1.com

教学程序设计 教材处理设计 师生互动设计

四、自主评价,总结全课

2.进行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教育。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说明了时间的重要意义。教学中,教师应在引导学生体验时分秒的实际长短,使抽象的概念变得学生看的见,摸得着的东西,感受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对本单元的评价,既要注重对学生所掌握知识与技能的考查,又要结合具体活动考察学生在求知探索过程中的表现是否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等。xkb1.com 3、1分钟即兴表演

四、 1、质疑:还有什么问题需要我们大家帮助吗?

2、教师评价:同学们,“一年之季在于春,一日之季在于晨”“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让我们从现在开始,珍惜一分一秒,做时间的主人!用有限的时间创造无限的价值!(展示时间的名言:)新课标第一网

习题设计 常规计算题

基础练习题

重点练习题

拓展练习题

板书设计 秒的认识

秒针走一小格是1秒

秒针走一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1分=60秒 课后反思 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时间单位比较抽象且不易理解。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常用到时间,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所以在教时尽可能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用钟表等教具学具,让学生在实际观察、操作中体验时间长短,掌握有关时间的知识。所以在在教学中我一方面让学生交流对时间的感受情况,以便确定教学的起点;另一方面设计一些数学活动,如:听闹钟滴答声、问声“你好”等活动。使学生体验秒的实际长短,使抽象的概念变成学生能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感受到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手拉手信息窗4-体验生活教案教学设计青岛版三年级上册11

《千克的认识》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3、4页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 通过猜一猜、想一想、拎一拎、说一说等活动,帮助同学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

2.知道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3.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在实践活动中感受1千克物体的轻重,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

教学难点:联系生活,让学生感受几千克物体的轻重。

教具、学具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质量为500克的食盐或白糖至少两袋、质量为1千克的洗衣粉、装了不同重量物品的袋子若干个

学生准备:质量为500克的食盐或白糖、质量为1千克的洗衣粉、每人准备一件物品要知道它的质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走进动物世界。

同学们,咱们昨天通过了解可爱的蜂鸟,认识了“克”这个质量单位,今天,老师要为大家带来几位大家熟悉的小伙伴,看看在它们身上你们又能有哪些收获?(出示各种小狗的图片及体重,最后图片定格在课本情景图上。)

2.发现“千克”

在刚才的信息里,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学生可能会说到一些小狗的重量,会提到发现了“千克”。)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千克”。

关于“千克”,你知道哪些知识?还有哪些问题?(引导学生回答:千克可能也是质量单位,比克大,1千克有多重?……)

3.了解“千克”

正像大家猜测的那样“千克”也是一个质量单位,可以用字母“kg”表示(板书:kg)可1千克有多重?千克和克之间有什么关系呢?通过今天的学习,相信你一定会找到答案!(板书课题:千克的认识)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1.猜一猜--千克与克的关系

请同学们借助原来的知识猜一猜,1千克可能等于多少克?为什么?(大部分同学都会说1千克=1000克,因为原来学过1千米=1000米)大家可真棒!借助原来所学的知识,直接猜出了答案,正如大家说的那样,1千克=1000克(边说边板书)同学们,你们知道吗?猜想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以后的学习我们会经常用到。

2.小组活动--感受1千克

(1)找一找,周围哪些物品的质量是1千克?

(2)掂一掂,感受1千克的重量。

(3)猜一猜,还有什么物品的质量大约是1千克?利用盘秤验证你的想法。

(4)将你的发现填到学习纸上!

学习纸:              探寻生活中的“1千克”

物品名称

多少数量是1千克

小组活动时,师巡视、指导,寻找优秀素材。(素材多种方面,有一个物品,也有多个物品……)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1.班内交流--发现1千克

说一说,哪些物品的质量大约是1千克?(可能会有这样的填法:)

学习纸:              探寻生活中的“1千克”

物品名称 洗衣粉 食盐或白糖 上好佳糖 数学书……

多少数量是1千克 1袋 2袋 10袋 大约6本……

2.评价质疑--体会质量不变

(1)瞧一瞧,咱们寻找了这么多的物品,它们各不相同,有的是一个,也有的是多个,可有一点是它们是相同的,那就是(引导学生回答:质量都是1千克)。说的对!只要都是1千克,我们就说谈们的质量相同。如果质量都是2千克呢?(质量相同)都是4千克?10千克?……

(2)1千克铁与1千克棉花哪个重?为什么?(学生会说:一样重,质量相同。)

(3)数学活动:猜一猜:哪些物品的质量是1千克?

将物品装在袋子里让学生掂一掂,猜一猜。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1.想一想--深化千克理解

(1)什么样的物品用千克作单位?(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发现说:如比1袋洗衣粉重的物品用千克作单位,反之用克作单位。)

(2)做一做,课本6页第二题。

(3)说一说,关于千克,你了解到了什么?

2.课内小结:

正如大家提到的那样,在神奇的动物世界中,我们了解到表示较重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千克作单位。1千克又叫1公斤(板书:1公斤),可以用“kg”表示。并且借助我们原来的知识,我们知道了1千克=1000克,真了不起!让咱们一起走进训练场去接受新的挑战!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基本练习

课本第6页第1题

找生说说物品的重量。

2.提高练习

《同步学习与探究》中“千克的认识》练习题。

注意:单位换算时,引导学生说一说填写原因及方法。

3.开放练习

了解生活中的秤,看看他们分别秤什么样的物品,怎样称重?

板书设计:

千克的认识

质量单位: 千克(公斤)kg

1千克=1000克

使用说明:

(一)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力求遵循知识发展的规律和学生认知的规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尽可能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感性材料,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践操作活动,使他们不仅参与了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感受了千克的实际重量,同时也感受到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还可以应用于生活的乐趣。

通过执教这节课,我个人感觉的亮点之处是:

1.借助知识迁移,理解学习新知

千克与克的关系,借助于学生原有的知识,既强化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增强了学生的数学学习的自豪感。

2.建立数学观念,强化千克理解

“千克”的教学,我一改原来称重的方法,而是利用手中物品的质量,让学生直接建立1千克的观念,并通过“掂一掂,猜一猜,想一想”等方法,强化学生对千克的理解。并将1千克作为敲门砖,估一估其他物品的质量,从而提高学生对千克的理解。

(二)使用建议

“千克的认识”是质量单位承上启下的一课,只有让学生建立起“1千克”的概念,“克和吨”的问题自然就会迎刃而解。因此要下大力气帮学生感受“1千克”。

(三)需破解的问题

本节课的设计重点是理解“千克”,还可以利用情景图的袋鼠问题,将千克与克对比,来凸显千克的特点。

手拉手信息窗4-体验生活教案教学设计青岛版三年级上册12

教案、学案一体化设计

-

课题 手拉手信息窗3-走进农村 课时 2课时 设计教师 张敏

教学目标设计 1、结合具体情境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

2、在比较万以内数大小的同时,体验比较方法的多样性。

3、借助数据表达和交流信息,进一步感受大数的意义;借助实例初步认识近似数。 教学方法设计 教学时,教师仍由手拉手活动的话题引入,可以借助讲故事的形式呈现教材中的情境,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接着前面的信息窗的故事续编,然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教学程序设计 教材处理设计 师生活动设计

一、关注生活,收集数据。师:课前老师布置了数学活动,让同学们收集生活中比较大的数。谁来说说你收集的内容。

二、探究新知。

1、探讨,进行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生活中的数实在太多了,我们得到了这么多的数,现丰请大家从这些数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两个数写出来。并进行大小比较,学生交流反馈,评价。

2、学习习近平似数。出示教师收集的一条信息“沈家门第四小学大约有1100人”

师:看了这条信息你有什么想说的吗?你能猜一猜我们学校的准确人数吗?同桌讨论。www.xkb1.com

3、再出示第二幅情境图:普陀区小学生有9992人,约是10000人。请学生说说哪个是准确数,哪个是近似数。

4、请学生举例说说生活中的近似数。

5、教师展示收集的例子: 1、教学第一个红点标示的问题时,先引导学生思考解决“哪种果树多”这一问题的策略,然后再引入对两个数大小比较方法的探索。

2、教学第二个红点标示的问题时,可先让学生自己比较895和806的大小,然后交流汇报比较的方法。有的学生可能会想到位数相同,从高位比起,相同数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大;有的学生会想到借助标准数进行比较;有的学生可能会想到895接近900,806接近800,900比800在,所以895大于806。然后教师结合这种方法介绍近似数,让学生对近似数有个初步的了解,并结合具体情境确定它们的近似数。www.xkb1.com

3、“自主练习”第1题是结合现实情境比较数的大小的题目。题目中有位数相同和不同的数的大小比较两种情况。可多为学生提供现实性的素材,如两个书架上图书册数的比较、两本书的页数的比较、两页纸上字数的比较等,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强化对现实生活中较大数的感性认识,为以后估数的学习打下基础。

4、第4题是写出一些数的近似数的题目。估计的结果是鸟类约1000种,华山海拔约米,南浦大桥全长约8000米。

活动一

师: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吗?城市里的学生也要到农村参加手拉手活动了,让我们一起跟着他们到农村去看一看。

学生仔细观察画面提出的问题,进行交流。

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总结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并解决这些问题。

活动二

我们来解决鹌鹑和鸽子谁多的问题吧。

学生思考交流策略并介绍一下比较的方法和结果。

活动三

其余的问题你能自己解决吗?

学生自主解决提出的其他有关比较的问题。学生交流。

活动四xkb1.com

教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加以升华,进一步总结出万以内数比较的一般方法或找近似数的方法等。)

关注学生自己对知识和学习过程等的评价。

教学程序设计 教材处理设计 师生互动设计

三、巩固发展:

陈东家到学校有603米,约是( )米。

每台洗衣机售价为1198元,约是( )元。

一部电话售价893元,约是( )元。

习题设计 常规计算题

基础练习题

重点练习题

拓展练习题

板书设计 1200○950

895○806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鼓励学生通过不同的方法进行比较。通过交流,体会到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想法,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新  课标  第一 网

手拉手信息窗4-体验生活教案教学设计青岛版三年级上册范文汇总十二篇

https://m.scfaying.com/jiaoankejian/49065/

推荐访问

展开更多 50 %)
分享

热门关注

论语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

教学设计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锦集6篇)

教学设计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集合3篇

教学设计

部队体能训练教学设计(合集4篇)

教学设计

沁园春雪教案优秀教学设计(合集5篇)

教学设计

沁园春雪的教学设计范文(精选三篇)

教学设计

二年级认识时间教学设计(通用5篇)

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单元教学设计汇编5篇

教学设计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范文五篇

教学设计

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范文三篇

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