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篇文章】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单元

2020-09-06   来源:高中阅读

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单元

了解我国先秦及汉魏晋诗歌的代表作品及其特点,在熟读、背诵课文的基础上,领悟课文的思想感情,了解比兴手法及其艺术效果,了解四课诗、骚体诗、五言诗的节奏,培养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核心知识

本单元学习的重点是古体诗。古体诗的分类如下:

本单元学习鉴赏的是我国古代诗歌,上自公元前6世纪的《诗经》,下至公元6世纪的唐代以前,时间跨度约有千年。这一段时间是我国古代诗歌发生和发展并走向成熟的时期。

学习了《诗经》,我们首先要懂得它在我国诗歌史上的重要地位,它是我国诗歌的源头,开创了我国的现实主义诗风。同时,还要明白什么是《诗经》的“六义”,能够准确理解其含义。“风、雅、颂”主要是就其内容和作用来分的,尤其要重视“风”这一部分,它是《诗经》中最具有人民性的精华,可以说是《诗经》的代表,后人多以“风”来代指《诗经》。“赋、比、兴”是三种不同的表现手法,也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对于诗歌艺术方法的概括,它对我国历史上的诗歌甚至现当代的诗歌都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三种手法之间有着明显的区别,应学会分辨;同时也要注意到,这些表现手法有时是综合在一起来使用的,应该结合诗歌的具体内容仔细体会它们的表达效果。

《楚辞》是屈原等人的作品总集。“楚辞”作为一种诗体,源于我国古代江淮流域的楚地民歌,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多用当地方言,大量使用“兮”字,以六言为主,是其明显特征。西汉时的刘向将战国末期以楚国的屈原、宋玉及其模仿者的作品集录在一起,编为《楚辞》一书。“楚辞”一语,除指诗体名以外,又兼有书名的意思。屈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它开创了我国浪漫主义的先河。《离骚》是其最卓越的代表作,是一篇具有深刻现实性的浪漫主义作品,也是我国历史上最长的一首政治抒情诗。诗中大量运用了古代神话传说,通过极其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大胆的夸张,并采用铺陈描叙的写法把现实人物、历史人物、神话人物交织

在一起,构成了瑰丽奇特、绚烂多彩的幻想世界,从而产生了强烈的艺术魁力。诗中又大量运用了“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把抽象的意志品性、复杂的现实关系生动地表现了出来,表现了诗人为实现崇高理想的热烈追求和不懈的斗争。

汉魏六朝是我国诗歌发展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阶段,它可以说是继《诗经》和《楚辞》之后的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第三次高潮。不论是诗歌的现实主义内容还是艺术表现手法,如词藻的华丽、音韵的协调、格律的严整、对仗的工巧,都为以后唐代诗歌的空前繁荣奠定了基础。

乐府诗继承了《诗经》中“国风”的优秀的现实主义传统,真切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艺术也上达到了非常成熟的地步,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叙事诗发展的高峰,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成功地朔造了多个个性鲜明的艺术形象。《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辞》被后人称做是乐府诗中的“双璧”。

《古诗十九首》在文学史上有“古诗”代表的地位。这一时期的文人创作也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尤其是在建安时代的中国诗坛,可谓群星璀璨,代表作家有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和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刘桢)等。曹植生活在战乱的年代,又受曹操的影响,所以青少年时代起,就抱定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另一方面,他又深受时代的熏陶,养成一种放纵不羁的性格。拯世济物的理想,恃才傲物的性格,是贯穿他全部诗作的基本精神。

建安以后,较为突出的大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陶渊明的出现,使诗坛大放光彩。陶渊明亲身体验过当时官场中的黑暗情状,对上层统治集团的腐朽本质有一定了解。他以弃官行动表示了洁身自好的决心,并在村居生活中与劳动人民建立了真挚感情。他的诗歌,表现了对官场污浊风气的憎恶和对田园劳动生活的赞美。在艺术风格上,他的诗自然真朴,言近旨遥,平淡而有思致。陶渊明的田园诗,描写乡村风光与田园劳动生活,以及在此生活基础上产生的社会理想。

典型例题

(1999年全国高考题)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2题。

漫  成  一  首

 

;                                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刺鸣。

★★例1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句从水中月影写起,描写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与“江清月近人”这句诗异曲同工。

B.第三句写白鹭屈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上,意境安谧、和平。

C.二、四两句分写了江风吹打桅灯、大鱼跃出水面的“动”,与一、三两句的“静”对比鲜明。

D.全诗通过写夜泊时的所见所闻,透露出诗人对平静、安宁生活的向往。

要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这道题可以从意境的角度去考虑,也可以从句法对仗的角度来分析。

导析:这道题主要考查对诗歌意境的把握。品味诗歌的意境,前提是对诗句的准确理解;在此基础上,才能从整体上理解诗意,进而准确把握诗歌意境。通读全诗,结合杜甫一生饱经丧乱、颠沛流离的生活,我们似乎可以看到,诗人在船上望着江中离人只有数尺的有月亮,桅杆上的风灯,沙滩上休憩的白鹭,心中会油然生起一种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由此可判断,A、B、D三项都是正确的。如按C项分析,二、四两句的“动”  就破坏了全诗静谧、安宁的意境。“风灯照夜”之“风灯”应是有罩子能防风的灯,而不是什么“江风吹打桅灯”;从对仗的角度来讲,这里的“风灯”正对上句中的“江月”,都是名词;而末句中写大鱼从水中跃出

发出拨刺声都可以清楚听到,恰好反映出意境之静谧和安宁。这种写法,和“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综上所述,本诗四句四景,都是写静,当然谈不上动静对比鲜明,因此C项错误。

★★例2  这首诗的四句分别写了月、灯、鹭、鱼四景,四景又组成了一个统一的意境。下列四首诗中与这种写法相同的一首是(    )

A.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门径俯清溪,茅檐古木齐。红尘飘不到,时有水禽啼。

C.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D.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落实题干里所讲的特点,对每一首诗进行分析即可。

导析:这道题主要考查诗歌的写作技巧。只要读懂这四首诗,选出答案并不难。因为题干说得很明白,这首诗的四句分别写了月、灯、鹭、鱼四景,四景又组成一个统一的意境。这就给我们指明了入手的角度和答题的思路。A项是唐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三、四句不着眼于写景,而是用哲理性的语言揭示了诗人不断追求、高瞻远瞩的胸怀;B项是唐代裴度的《溪居》,“红尘飘不到”一句,是写居处之幽,就是说尘世之土飞不到这里,不算是一幅景;D项是唐代的柳宗元的《江雪》,三、四句共同构成一幅近景,处于一、二句营造的大背景之中,绝不同于《漫成一首》中四句四景;C项为杜甫的《绝句》,恰好四句四景,符合题目的要求。

【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篇文章】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单元

https://m.scfaying.com/xiandaiwenyuedu/33638/

推荐访问

高二英语必修五第二单元单词 高二英语必修五第二单元课文翻译
展开更多 50 %)
分享

热门关注

高中阅读书计划十三篇

高中阅读

高中阅读心得400字【六篇】

高中阅读

高中阅读心得1000字(锦集5篇)

高中阅读

高中阅读教学心得汇编3篇

高中阅读

高中阅读心得300字【6篇】

高中阅读

高中阅读心得100字精选6篇

高中阅读

高中阅读心得200字(合集三篇)

高中阅读

高中阅读学习心得精选五篇

高中阅读

项链读后感高中阅读感受【5篇】

高中阅读

高中阅读笔记400字集合9篇

高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