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三级残疾补助标准|精神三庖

2020-09-01   来源:应用文

——食粮·饲料·快餐

          一、精神食粮

大需之物必淡而无味,在精神领域也同样如此。例如,适用于一切人的日常礼貌用语必然是些“淡淡”的友好信息,倘不开口也可轻轻点头,淡淡微笑致意。凡为所有公众普遍接受的东西,必然带有“淡”的品格。

人们习惯地将书籍、报刊、影视等文学艺术作品称作“精神食粮”,倘若认真推敲,这种比喻似乎并不妥切。“食粮”乃人人必吃的大需之物,若要所有人都能接受食用,它也必须具备淡而无味的普适性特征。倘若面粉味如糖粉,有人甘之若饴,有人拒其甜腻,又如何能入籍粮食之列。

“糖”本是人体生存必需之物。米面的主要成分——“淀粉”其实就是一种高分子“多糖”,它由无数个葡萄糖分子“单体”缩合而成。不过这种大分子的聚合体已不再具有组成它的葡萄糖单体的那种甜味道了。而我们一般食用的小分子“单糖”(如葡萄糖、果糖)和“双糖”(如蔗糖、麦芽糖)都有甜味的。淀粉的绝妙之处就在于它采用“淡在口里,甜在肚里”的变通方式,让你吃进嘴里时并没有葡萄糖的甜味,等到了胃里再被淀粉酶分解成葡萄糖单体,为人体直接吸收。上苍正是借助了这种“聚则淡,散则甜”的分子游戏,让每一个人都能无可拒绝地得到“糖”这种生命要素。当然,上苍这种照顾多数人的作法可能会委屈了一部分不甘心只是“甜在肚里”的嗜甜族。不过他们可以反其道而行之,采用一些简单的日常生物技术,将大分子淀粉重新打碎为小分子糖,以此来享受“甜从口入”的快感。如加“甜酒药”于米饭,制成甜酒酿。或是将含淀粉酶的麦芽作用于淀粉,做成麦芽糖,尽享饴糖之美味。但作为粮食,这些原装米面就只能是淡而无味。

在所有人类活动中,文学艺术是最个性化的,经过长期积累形成的个性是其最宝贵的财富。它绝不应该“淡”成那种让所有人都能共同接受的“文学大米”、“艺术面粉”。如果非要将其与“食”联系,它们也应类似于各种不同风味、不同菜系的美味佳肴。而且粤、川、徽、浙、鲁、苏、京、沪等各大菜系又都该拥有无数种类的传统精品与创新菜肴。文学艺术作品不可能具备“食粮”那种足以满足一切人需要的普适众生的品格。

        二、精神饲料

其实有时强制人们接受的文艺作品,甚至连“精神食粮”都够不上,简直就是一种“精神饲料”。

提供“食粮”的当是“农民”,他们毕竟还有股子种田人的谦恭,而且米面豆黍总还能摆出几样任君自选。而喂给“饲料”的是养殖主,他绝对不会顾及被饲者的意愿,一切自有“主人”全权决定,喂什么就得吃什么,给多少就只能吃多少。而且在精神气度上,饲养主与被饲者显然毫无“平等”可言。他不仅高高在上,还执掌生杀大权。

黑心的养殖主为着自家私利,往往会往饲料里加入“瘦肉精”、“催肥剂”等药剂、激素,全然不顾他人死活。而精神领域里的饲养主更是深谙此道。当年十亿人民八个戏的年代,他们就往每一种“精神饲料”中加入强化“好斗性”激素,让人们吃了这种“饲料”之后,满身亢奋,斗志昂扬,自会按照饲养人的旨意,泯灭人性地到处斗争。

被饲者还得拿这些“精神饲料”当作“圣餐”,绝对碰不得,稍有不恭就是“大不敬”。巴金《随想录》里,在一篇名为《“样板戏”》的文章中就写到,想当年,他作为“牛鬼”之时,是“把‘样板戏’当作正式文件来学习的”。每当一部“样板戏”在各级报纸上整版整版地全文发表时,当天就要组织这些“牛鬼”们学习。每个人都要“先把戏大捧一通,又把大抓‘样板戏’的‘旗手’大捧一通,然后把自己大骂一通”,最后再让“革命左派把我痛骂一遍”。所以事后他写《随想录》时说,有次春节期间听人家唱“样板戏”——“我有一种毛骨悚然的感觉,我接连做了几天的噩梦。”许多过来人也许并没有这么强烈的感受,对这种“精神饲料”不过是觉得倒胃口,普遍存在着“厌食症”。但要想到巴金先生当年可是边咽“饲料”边挨鞭子,才产生了这种一闻到饲料味就想到鞭子的巴甫洛夫条件反射,而且波及到他的晚年生活。至于时过境迁,今天一些没被这些“精神饲料”饲过的年轻人,好奇地抓一把尝个鲜,或误以为这种精神饲料富含第四种营养成分“纤维素”,有意多嚼两口也未尝不可,相信没人会上瘾常吃。

现如今由于供需关系的今非昔比,大型的“精神饲料”工厂早已纷纷倒闭,或许还剩下些零星的小作坊也未可知。少数由饲养员改行当厨师的人,烹调当中难免积习难改,故技萌发。总之,“精神饲料”尚不能说完全彻底绝迹。

        三、精神快餐

更有一种“精神快餐”充斥媒体,尤以电视为最。这种“精神快餐”不同于现在市面上的洋快餐店,洋快餐之“快”是专对顾客而言的,让他们节约时间,“快买、快吃、快走”,便于赶路。而眼下这等中国式的“精神快餐”之“快”却是完全对“制作”而言的。一些制作人把它当作一种为其快速谋利的“精神商品”,低成本,快制作,怎么省事就怎么干,怎么快就怎么来。容不得精雕细刻,反复斟酌。容不得深思熟虑,耐心琢磨。生搬硬套,千剧一面,熟悉程式,编剧省心,导演省事,演员省力,快快乐乐一起赚大钱。一旦“快”作完成,那可就越慢越好了,拖沓疲塌,松松垮垮,一部中篇小说,拉成几十集电视连续剧,快作慢拖,拖得时间越长越好。

一些做滥了的“访谈快餐”就多落俗套。请个著名的荧屏熟客,自有股“客大欺店”,满不在乎的气派,懒于哗众,慵于取宠,长坐不起,拉拉杂杂,全无真知灼见;或请位执掌大印的父母官,正襟危坐,西装领带俨然,满口套话,滔滔不绝,毫无新意,信息量近于零;或邀来风头正健的成功人士,都似同一师傅所传,大谈儿时逃学,不交作业,考试必不及格,长大事业有成,未尽孝道,愧对妻子儿女;或招来当红明星,嗲声嗲气,已学会“不说普通话”,无非抖搂隐私,当街晒褌;或请来说唱演员,充作嘉宾,参加知识竞赛节目,偏偏要用他的“不懂”,插科打诨,正题歪答,北方称作“耍活宝”,如今名之为“搞笑”。

这些粗制滥造的“精神快餐”如同一座挂着“美食城”招牌的小吃市场,噪杂低俗,烟呛油腻。档档节目如同一个个小吃摊位,叫卖虽有别,但都有个最大的共同特点,那就是——卖什么不吆喝什么!刚捧出一盘“精神油条”,马上向你介绍哈哈药厂的“大力丸”,招牌幌子上还盖有某专业学会为它打保票的印章;端出一碟“精神锅贴”,啃着硬皮却得听他介绍防脚臭鞋垫;送上一碗“精神汤团”,女主勺趁你汁水满口不及下咽,就不分性别地推荐某品牌的超薄防漏卫生巾。秀口含珠,朱唇排贝,不卖什么反倒吆喝什么,令我恍然大悟,为什么“不吃葡萄倒吐葡萄皮”。

其实,观众并非弱智,不那么好糊弄。掌勺人对馐膳之事还当多花些心思。即使是“小吃”,精心打造,也会成为地方一绝,让远走他乡的游子终生不忘。(一个土生土长的京城人,他可以忘记“北京烤鸭”,但绝忘不了北京的“豆汁”、“面茶”、“爆肚”、“灌肠”等特色小吃。)其实“小吃”比“大餐”更具个性,绝不可粗疏当炊,懈慢布衣,让觅食之人“绕树三匝,无枝可依”,从此不入小吃城。

在精神领域里,文学艺术的总体状态通常会是这个社会大背景的集中体现。因而在不同的时代,就会特别盛行“精神食粮”、“精神饲料”或“精神快餐”。此等状态不该只由作者们负责。

故纸中拣得慧通法师几句诗,权作收尾——

上河桥,览汴京,满城庖餗谁最盛?不必问庖丁!



原作者:詹克明
来 源:《文汇报》

精神三级残疾补助标准|精神三庖

https://m.scfaying.com/xiandaiwenyuedu/32762/

推荐访问

精神三级残疾是啥概念 精神三间小屋 精神三变 精神洁癖是什么意思 精神三级残疾证一月多少钱 精神丰盈是什么意思 精神三级残疾证3600元 精神三级是什么情况 精神三间小屋中心论点2019精神病补助政策 精神残疾证的级别
展开更多 50 %)
分享

热门关注

应用文写作学习总结500字【三篇】

应用文

应用文写作课程总结600字范文汇总四篇

应用文

大学应用文写作课程总结1000字精选三篇

应用文

应用文写作课程总结1000字【4篇】

应用文

应用文写作试题五篇

应用文

应用文情况报告范文(通用6篇)

应用文

高考英语提纲类应用文写作指导精选四篇

应用文

大学应用文精选12篇

应用文

应用文作文及写作思路(锦集20篇)

应用文

应用文情况报告精选四篇

应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