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汉语词汇),是由明朝思想家王守仁提出来的哲学理论,即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实行其事,是密不可分的。知是指内心的觉知,对事物的认识,行是指人的实际行为。它是中国古代哲学中认识论和实践论的命题,主要是关于认知实践方面的。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知行合一的演讲稿三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知行合一的演讲稿1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背负行囊,行走于人生的悲欢离合。一扇扇人生之门,不断阻碍着我们前进的脚步,蒙蔽着我们渴求的双眼。未来的路虽总充溢着迷茫与孤独,漫长坎坷又布满荆棘,但若能放下外界的纷纷扰扰与流言蜚语,知行合一,便能获得真知,踏上星辰大海的征程。
王阳明在《传习录》中讲,“知而不行,只是未知。”知,即懂得道理;行,即践行锻炼。知道却不去行动,就是没有真正明白。正如战国时期的赵括,虽熟读兵书,却只知夸夸其谈纸上谈兵,死搬兵书上的教条,而不去脚踏实地的实践,终死于战场,为后人耻笑。
我们常探求如何获得真知。其实“条条大路通罗马”,求得真知的办法有很多,但不论是哪一种,哪怕是最简单、最取巧的求知之道,也无法在空想中实现。思想的力量,只有在行动中才能发挥作用。为学如此,处世亦如此。若想求得真知,就必须在“行”上下功夫,就必须学会去知行合一。
作为一位优秀的学者和诗人,闻一多先生可谓是知行合一的典范。社会风雨如磐,祖国水深火热,他由忧生爱,爱由忧生,他明白他需要给这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在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上,写满了如群蚁排衙密密麻麻的小楷。他向那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潜心贯注,锲而不舍,终结成《唐诗杂论》的硕果。对知行合一深刻的理解,产生了伟大的思想和伟大的作品,闻一多先生也由此成为口的巨人,行的高标,成为我们民族不朽的精神丰碑。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无论是知识、方法,还是道德,都需要我们拥有足够的储存。而在广泛的涉猎、仔细的研究、谨慎的思考、明确的辨别之后,我们便会得到一个征途是星辰大海的方向。而唯有不断地探索与追求,或肝脑涂地,或骈手胝足,在无数个日夜里皓首穷经,捡拾起慎独,才能让我们顺利通过征途中的山间幽径、坦途道路和深谷岔口。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高举知行合一的信念火炬,脚踏实地,忠贞不渝,锲而不舍地去穿过并征服所有坎坷泥泞寒冷坚硬的大地,方能获得真知,踏上星辰大海的征程。
知行合一的演讲稿2
现在网络里流行一些公知。说两个例子:一个是前不久的毒胶囊事件,居然有专家出来讲,一天吃六个这样的胶囊对人体无害。这样的知识分子可以说丧失了做知识分子的良知,从理论上讲,兴许是不要紧的,但是,从“行”上来讲,那是在挑战公众的生活常识。第二个例子,湖南有一个地方,因为洪水桥塌了,死了五六个人,而这座塌掉的桥,从内部结构看几乎看不到什么钢筋。但居然,会有专家出来讲,塌桥很正常,公众不必大惊小怪。
他们玩弄的是学识,玩弄的是数字,玩弄的是概念,玩弄的是科学,是属于听其言的“言”。而对于行而言,对于民众的心理承受,对于民众的心理关注——“行”而言,他们简直就是 。这些人从根子上讲,受到的都是“知”的教育,对于“行”的教育,几乎是空白。就如三国时期的马谡一样,说起来头头是道、彬彬有“理”,实则来讲,他们没有一点社会常识,没有一点道德常识,没有一点伦理常识。这些光知道数据,知道科学,知道概念的人,就是危害社会的人。
所以,我们要从根子上,真正地让孩子们从小就有知行合一,行胜于言的意识。这个意识的树立,要从我们在座的家长做起。不能只是简单地说:我知道了,但我就是不做。学的道理也是,不能简单地说:听了课,老师讲的道理、方法、技巧、我都知道了,但就是不亲身实践一下。知识与知道是有区别的。知识只存留在大脑的记忆里,而知“道”是经过实践转化的一种能力。只知不行,是谓知识;知而行之,是谓知“道”。知而不行,天下道理千千万,都明白了,也不管用,知而行之才能出真知!这是的学习方式,也是工作、生活的得“道”方式。工作中要讲执行力,而学习如果没有执行力,没有行动力,也是万万不可的。
知行合一的演讲稿3
什么是知行合一?
现实中,所谓知行合一的意思就是,你知道的要和你行动的是一致的。如果你知道的知识没有你行动表现出来的相一致,那么你就是没有真正的表现出自己的知识水平。如果你行动起来比你知道的表现的更糟,那么你也是没有表现出你相应的知识水平。
为了避免糟糕的发挥,我们往往需要对自己的心态进行调整,不管在什么场合都要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以及对事物的重视度要高,这样我们才能够把握好知行合一的原则。
很多人都希望自己能够超常的发挥,比如说在考场上能够在自己不知道的领域答出最正确的答案,这也是一种美好体现。但是这并不是真实水平的体现,这个并不是知行合一。如果你具有一种严谨而且对待事物非常渴望的态度去对待一种事物,那么你很有可能就会超常发挥。这个时候你的知行合一也是能够体现的,因为你本身就具有这种品格以及态度。
知行合一的前提便是,你对待事物的态度以及个人的知识水平相一致。如果个人的知识水平过高,而个人的行为体现的能力水平过低,那么这就不能够形成一种正比例关系。如果个人的行为相对于知识来说表现的过高,那么这是一种超常发挥,能更加体现一个人的深厚修养。
现在的社会中,不少公司就“成人达己,知行合一”的目标来要求各个员工。无非是想让员工对待事物态度认真,然后认真完成工作,要求员工们以保持自己的行为和目标保持一致的方式来激励员工创造价值。
校园生活中,知行合一也是一种对学生个人评价的重要体现。如果一个学生能够正确地把握个人行为尺度以及个人知识的发挥,那么这位同学就是一个优秀的同学。
知行合一就是形容一个人对待某事物的态度将真理和行为相统一。
https://m.scfaying.com/tongbuzuowen/52501/
推荐访问
知行合一的演讲稿800字 知行合一的演讲稿800字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