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衔接是什么意思]衔接要紧密——语言连贯之四

2020-09-10   来源:语言运用

衔接要紧密——语言连贯之四

注意语言形式上的衔接与呼应,也是保持话语连贯的一个重要条件。要使语言前后衔接紧密,可以采用下列一些方法。

一、恰当使用关联词语。

关联词语可以连接复句中的分句,表示分句间的关系,也可以连接句子或段落。恰当使用关联词语,可以使语言连接紧密,语意表达连贯。

鲁迅先生《记念刘和珍君》的第四部分是恰当使用关联词语的典范;既有连接分句的,如“我在十八日早晨,……;下午便得到噩耗,……;而刘和珍君竟在遇害者之列”,“我向来是……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也有连接句子的,如“我在十八日早晨,……。但我对于这些传说,……”,“然而即日证明是事实了……。还有一具,……。而且又证明着,……”;还有连接段落的,像二、三、四段都是通过关联词语与上一段连接的。

关联词语残缺或使用不恰当,则会影响语意的连贯。

例如:

1、这还是初步的研究成果,它的巨大意义是不难理解的。

  2、于是,这枚恐龙蛋化石千万年后扬名于今的机会再次到来了。这次机遇是否会再度失之交臂呢?

例1前边说是初步的研究成果,后边又说意义巨大,意思脱节。如果加上关联词语,说成“这虽然还是……但它的……”,表意就明确了,语言也连贯了。

例2也是这个问题,前后两句缺少关联,可在后一句的前边加上“但是”。

相关设计:语言连贯专项训练 

二、巧妙使用意思有联系的词语或句子。

所谓意思有联系的词语或句子,包括序数词、表示时间或空间的一组词、表比较的词、同一词语、同义词语、代词、同义句子等。恰当使用这类词语或句子,可以使语言前后贯通,语意自然顺畅。

例如:

1、如今,你若是从井冈山许多山坳走过,便能看到一条条修长的竹滑道。它们几乎是笔直从山顶上穿过竹林挂下山来的。这便是英雄的井冈山人的业绩。他们在竹林里送走了几百个白天和黑

夜,用竹滑道,用水滑道,送出一百多万根毛竹。(袁鹰《井冈翠竹》)

本例通过几个代词,将前后意思巧妙地贯穿起来。

2、“漏斗户主”陈奂生,今日悠悠上城来。

  他到城里去干啥?他到城里去做买卖……自由市场开放了,他又不投机倒把,卖一点农副产品,冠冕堂皇。

  他去卖什么?卖油绳……一共六斤,卖完了,稳赚三元钱。

  赚了钱打算干什么?打算买一顶簇新的、刮刮叫的帽子……(高晓声《陈奂生上城》)

本例开始写陈奂生“悠悠上城来”,接着三段衔接上一段结尾,分别用设问句开头,相近的意思,相同的句式,将三个段落巧妙地衔接在一起。

3、1993年初,李广岭发现他收集到的一枚蛋化石很有些奇特。这枚较小的蛋化石,显得有些扁,直径为9厘米,约重450克,蛋壳完整,没有裂纹,比跟它同样大小的要轻。

本例第一句只说他发现“一枚蛋化石很有些奇特”,紧接着却说“这枚较小的蛋化石”,“较小”在前边没有交代,很突然,致使语意表达不连贯。

相关资料: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练习 

三、适当使用过渡性语句或段落。

从一个意思转到另一个意思,一个事件转到另一个事件,一个场面转到另一个场面,等等,需要适当使用一些过渡性的语句或段落,以避免文章生涩、不流畅。

例一:

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鲁迅《拿来主义》)

本例前边有四段是批判“送去主义”的,这一段先总结上文,结束批判,然后引出下文,正面提出“拿来主义”,这样就把前后两个意思自然而然地连接了起来。

例二:

第二天下午四时。他真正没有想到,他

简直认为这不可能,周恩来总理亲自来看望他们了。……总理环顾室内,和许多在座的老同志点头招呼,谈笑风生。

  “你到底回来了,这里竟还有人说你不会回来了。……好啊,你不是回来了吗?”(徐迟《地质之光》原稿)

本例前段结束时说和“许多”人打招呼、说话,后一段突然转到了对李四光一个人说,意思表达不连贯。修改时,作者在第一段结尾处加上“他亲切地对李四光说”,语意就连贯了。

相关资料:句子连贯练习 

[衔接是什么意思]衔接要紧密——语言连贯之四

https://m.scfaying.com/jichuzhishi/34409/

推荐访问

衔接的拼音 衔组词 衔接浮是什么意思 衔接词 衔接班 衔接是指胎头 衔接名词解释 衔接词英语怎么说 衔接怎么读
展开更多 50 %)
分享

热门关注

谈话类节目主持人口才语言运用技巧【汇编五篇】

语言运用

[衔接是什么意思]衔接要紧密——语言连贯之四

语言运用

美专家发出警告_美专家研究显示学外语要趁早6岁前最合适

语言运用

趣味语文人造卫星dayichengyu|趣味语文:人体外部名称趣谈

语言运用

场面描写片段|场面描写简介

语言运用

【小学阶段应掌握的文学常识】小学阶段应掌握的文章结构形式

语言运用

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测试题_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测试口试部分

语言运用

汉语言文字学_汉语言文字政策、法规测试卷

语言运用

漫谈中国文化_漫谈中国语文现代化

语言运用

乌孜别克族简介民族服饰|乌孜别克族简介

语言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