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柱的表面积教学反思简短【汇编五篇】

2023-05-31   来源:教学反思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圆柱的表面积教学反思简短【汇编五篇】,欢迎品鉴!

第1篇: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反思简短

本节课的教学,同学们学习兴趣浓厚,学习积极主动,课堂上他们动手操作,认真观察,独立思考,互相讨论,合作交流,终于发现了知识,领悟了知识,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学生自始至终在自主学习中发展。主要体现在三个重视上:

1、重视学习内容的生活性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到处有数学。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数学问题,这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和调动学生积极性参与的有效方法。在第一环节中,教师就创设了“饮料罐”情景,你想学什么?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激发了学生创造的愿望。第二环节中,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背景下,根据已掌握的数学知识大胆探索,培养了学生分析能力和创新意识。

2、重视学习主体的创造性

著名数学家、教育家波利亚指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学生独立思考,相互讨论,辩论澄清的过程,就是自己发现或创造的过程。本节课中,首先以现实生活问题引入,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从实际出发,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对问题进行独立探索、尝试、讨论、交流,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圆柱体的侧面积就推导出来了。

3、重视学习过程的实践性

创建“生活课堂”,就要让学生在自然真实的主体活动中去“实践”数学、在实践中探索,在“实践”中发现。本节课的第二环节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发现圆柱侧面展开的三种情形,在实践中推出圆柱的侧面积的计算,从而得知圆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同时,情感上得到满足。实践使我们体会到,创建“生活课堂”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帮助他们架设并构建新的平台,让学生发现数学问题,并激励学生在实践中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个性得以发展。

第2篇: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反思简短

小学数学第十二册教材p33~p34

1、使学生理解圆柱表面积的含义,掌握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根据圆柱表面积和侧面积的关系,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圆柱形物体、学具、多媒体课件

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推导。

1、用你们手上的a4纸做一个尽量大的圆柱?(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以长方形的长为底面周长的圆柱,另一种以长方形的宽为底面周长的圆柱。)

2、这两个圆柱谁的侧面积谁大?为什么?

3、复习: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刚才的环节中,用现成的练习纸,以动手操作的形式做一个圆柱体,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做、比、评”中唤起对圆柱侧面积知识的回忆。

1、我们把做好的圆柱加上两个底面后,这时候圆柱的表面积由哪些部分组成呢?(侧面积和两个底面面积)

2、你们觉得这两个圆柱谁的表面积大?为什么?

生:因为两个圆柱的侧面积一样大,只要看他们的底面积谁大那么这个圆柱的表面积就大。

3、刚才我们是从直观的比较知道了谁的表面积大,如果要知道大多少,那怎么办呢?

生:计算的方法

师:怎么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呢?

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两个底面的面积 (板书)

4、那现在你们就算算这两个圆柱的表面积是多少?

生:(不知所措)没有数字怎么算啊?

师:哦!那你们想知道哪些数字呢?知道了这些数字后你打算怎么计算?

生1:我想知道圆柱体的底面半径和高。

生2:我想知道圆柱体的底面直径和高。

生3:我想知道圆柱体的底面周长和高。

师:老师现在告诉你的数字是这张纸的长是31.4厘米。宽是18.84厘米。那你们会算吗?怎样算,如果独立思考有困难的话可以小组讨论来共同完成。

5、汇报展示:

情况一:半径:31.4÷3.14÷2=5(cm)

底面积:3.14×5×5=78.5(平方厘米)

侧面积:31.4×18.84=591.576(平方厘米)

表面积:591.576+78.5×2=748.576(平方厘米)

情况二:半径:18.84÷3.14÷2=3(cm)

底面积:3.14×3×3=28.26(平方厘米)

侧面积:31.4×18.84=591.576(平方厘米)

表面积:591.576+28.26×2=648.096(平方厘米)

师:通过我们计算验证了我们刚才的判断是正确的。

接下来我们打开书翻到33页自学例2,从这个例题中你学到什么?

生:分三步来算,先算侧面积再算底面积然后把侧面积和两个底面积加起来。

生2:这样做挺麻烦的有没有更简单一点的方法呢?

6、好!我们一起来找一找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补充第二种方法)

教具的演示:把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然后把圆柱体的两个底面通过剪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

问:这个近似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圆柱体的哪一部分?(底面周长,也就是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得到的长方形的长。宽是圆柱体底面半径)

所以圆柱体表面积=长方形面积=底面周长×(高+半径)

用字母表示:s=c×(h+r)

我们用这个方法来验证一下我们的例2看是不是比原来简单?

汇报:大部分学生都认为比原来的方法简单。(说一说认为简单的原因)

那么今天我们学习了圆柱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出示课题),你们学会了吗?(会)那老师也得做几题验证一下你们掌握得怎么样。

本环节通过提出一个实际问题,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探究出:不同条件下用不同方法可以解决相同的问题。逐渐培养学生用多种途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多媒体出示题目。

第一关(填空)

沿圆柱体的高剪开,侧面展开后会得到一个( )形,长是圆柱的( ),宽是圆柱的( ),因此圆柱的侧面积=( )×( )。

第二关

一个圆柱的底面直径是2分米,高是45分米,它的侧面积是( )平方分米,它的底面积是( )平方分米,它的表面积是( )平方分米。

第三关(用你喜欢的方法完成下面各题)

一个圆柱,它的底面半径是2厘米,它的高是15厘米,求它的表面积?

2、汇报结果,给予评价。

我本着“重基础、验能力、拓思维”的原则,设计了以上几个层次的练习题。整个习题,虽然题量不大,但却涵盖了本节课的所有知识点,而且练习题排列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层层深入。有效的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自主探究,体验学习乐趣

以解决问题为主线,打破了“例题――习题”的教学模式,给学生创设探究的舞台(也就是提出贯穿整节课的一个问题)。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认知冲突层层深入,思维碰撞时时激起,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体验到学习乐趣。

2、合作交流,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深度。

给学生提供一个合作交流的平台,在相互的交流中大胆发表不同的见解,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共同归纳出计算圆柱表面积常用的三种形式,从而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深度。

第3篇: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反思简短

“圆柱的表面积”这部分教学内容包括: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表面积在实际计算中的应用以及用进一步取近似值。教材共安排了三道例题,分两课时进行教学。教学时,我打破了传统的教学程序,将这些内容重新组织,合理灵活地利用教材在一课时内完成了两课时的教学任务。将侧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作为教学的难点来突破;将表面积的计算作为重点来教学;将表面积的实际应用作为重点来练习;将用进一法取近似值作为一个知识点在练习中理解和掌握。四者有机结合、相互联系,多而不乱。教学设计和安排既源于教材,又不同于教材。三道例题没有做专门的教学,但其指导思想和目的要求分别在练习过程中得以体现。整个一节课,增加容量但又学得轻松,极大提高了调堂教学效率。

本节课在教学上采用了引导、放手、引导的方法,通过教师的“导”,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新知。

1、直观演示和实际操作相结合

新课开始,教师通过圆柱教具直观演示,引导学生复习圆柱体的特征,进而理解圆柱表面积的意义。在教学侧面积的计算时,精心设疑:圆柱的侧面是个曲面,怎样计算它的面积呢?想一想,能否将这个曲面转化为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从中思考和发现它的侧面积该怎样计算呢?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圆柱形纸筒进行实际操作,最后探究出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2、讲练结合。

教学这节课,我改变了传统的先讲后练的教学模式,做到讲练结合贯穿教学的始终。而且使练习随着讲解由易到难,层层深入,一环紧扣一环。每一步练习都是下一步练习的基础。具体做法是:在学生理解了圆柱的表面积的意义(即:表面积=底面积×2+侧面积)以后,作为检查复习,我首先按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出示三个圆柱体,并分别告诉条件:(单位:厘米)r=3d=4c=6.28,然后让学生练习求它们的底面积,并做好记录;在学生发现了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后,仍以上面三个圆柱为主,从右向左依次给出三个圆柱的高:(单位:厘米)h=7h=6h=3,要求计算出这三个圆柱的侧面积,同样做好记录;在学生学会计算圆柱的底面积和侧面积以后,设疑:你会计算这三个圆柱的表面积吗?学生在充分练习铺垫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所得数据,合理自然地就计算出了三个圆柱的表面积。再练习表面积的实际应用时,又很自然进行了“进一法”的教学。使讲练真正做到了有机结合,学生学得轻松,练得有趣。

1、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在教学圆柱侧面积计算方法时,我没有拘泥于教材上把侧面转化为长方形这一思路,而是放手学生合作探究:能否将这个曲面转化为学过的平面图形?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和实验,把圆柱形纸筒剪开,结果学生根据纸筒的特点和剪法分别将曲面转化成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通过观察和思考,最终都探讨出了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在组织学生合作学习中,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2、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新课程提出:“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所以在课的最后,我设计了一个操作练习:小组合作测量计算制作所带的圆柱形实物的用料面积。根据练习要求,组织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动手测量,最后算出结果。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做到了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并且根据实物的特点想出了很多测量所需数据的方法,既合理又灵活。在合作学习中不仅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而且培养了实践能力,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本节课合理地利用了多媒体教学技术。在讲练过程中,动态逐一出示三个圆柱及条件,并闪烁所求底面和侧面。将直接的告诉条件和问题变成动态的先后展示,不仅做到思路清、方向明,而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外,多媒体将生活中的油漆桶、水桶、羽毛球筒等实物“搬”到课堂,加深了学生对表面积实际计算意义的直观认识和理解,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4篇: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反思简短

因为疫情迟迟没有好转,离开学时间还是遥遥无期,所以培育小学秉着“停课不停学”的理念,开始了网课教学。

我今天教学的内容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表面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在于通过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推导出圆柱的侧面积计算公式,重点是灵活运用侧面积、表面积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本节课的教学,从始至终贯穿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思维为主线”的原则,在各个环节中让学生自己去解决,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探究中学习。

一、激情导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复习开始时,我问“同学们,老师今天把你们刚认识的新朋友带来了,你们猜,他是谁?”就在学生们的猜测下,我拿出了课前藏好的圆柱。我继续发问“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位新朋友?你们还想知道它的什么?”然后,让学生动手摸一摸手中的圆柱体,“谁能告诉大家你摸到了什么?”形成圆柱表面积的表象,从而很轻松的得出: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圆柱的侧面积和两个底面面积之和。

二、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合理利用教材。

“圆柱表面积”这节课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以及用“进一法”取近似值。教材安排了两道例题,但在教学中,我将侧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作为教学难点来突破,将表面积的计算作为重点来教学,将用“近一法”取似值作为一个知识点。再结合学生的实际,巧妙的把他们联系成一个整体,做到收中有放,放中有收。

三、教学方法上,采用直观演示和实践操作相结合。

新课开始,教师通过圆柱教具直观演示,引导学生复习圆柱体的特征,进而理解圆柱表面积的意义。在教学侧面积的计算时,精心设疑:圆柱的侧面是个曲面,怎样计算它的面积呢?想一想,能否将这个曲面转化为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从中思考和发现它的侧面积该怎样计算呢?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圆柱形纸筒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自己展开圆柱体模型,观察到侧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就是圆柱的高,从而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自然推导出了圆柱侧面积的计算公式。

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看一看、摸一摸,自己观察、发现,思考怎样求圆柱体的表面积? 讨论:求圆柱体的表面积需要知道哪些数据? 从而得出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充分利用了学生现有的学具和准备的圆柱体实物,让学生自己去动手、观察,推导出了圆柱的表面积和侧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运用幻灯片辅助教学,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及掌握。

四、练习题的设计上由易到难,讲练结合。

在练习题的设计中,遵循了从易到难的原则,先是已知周长、半径和直径求圆柱的侧面积,在此基础上再想一想已知这三个条件怎样求出圆柱的表面积。采用分步口答的方法,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从而达到熟练掌握求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例4主动放手让学生独立解答,锻炼了学生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当然,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如:学生对圆周长和面积的计算不够熟练;另外,在练习题的设计上都是只列式不计算的方法,没有让学生真正计算出侧面积和表面积;小组合作的初衷是好的,但在实际教学中却没有达到预期的要求。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应该多吸取教训,弥补自己的不足,用更好的教学方法进行数学知识的教学。

第5篇: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反思简短

《圆柱的表面积》是义务教育教科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节的内容。圆柱的表面积包括侧面积和两个底面面积。底面是圆,关于圆面积的计算,上学期已经学过,学生已能熟练、准确计算,而在上节课《圆的认识》中,学生对于圆柱的侧面与展开后形成的长方形之间的关系也已了熟于胸。因此,本节课可放手让学生自学、互学,把重点放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上。

课前,先让学生进行有关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以及圆柱的特征,目的在于唤起学生对旧知的回忆,为新知的学习打下基础。

21世纪的文盲是不会学习的人。基于这一点,我十分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根据学生在课前所提问题“什么是圆柱的表面积?”“怎样计算圆柱的表面积?”为提示进行自学,在全班内交流展示之后,又以“怎样计算圆柱的侧面积?你是怎么想的?”为提示,让学生根据手中学具,在组内探究、交流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在这一环节中,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得以提升。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在学习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的计算方法之后,让学生利用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求制作厨师帽所需材料、商标纸的面积、制作笔筒所需材料、给音乐大厅的柱子涂油漆所用油漆的质量等,避免学生出现“数学无用”思想,同时,又是学生将所学知识得以巩固。

课的最后,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以及解决问题时需要注意什么,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做一全面的总结,同时,培养了学生总结知识的能力。

当然,本节课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计算能力还有待提高。为了能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按时结束,我将学生需要计算的数进行了改动,减轻学生计算的压力,即使如此,还有个别学生计算速度慢,出现错误现象。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反思简短【汇编五篇】

https://m.scfaying.com/jiaoankejian/42458/

推荐访问

展开更多 50 %)
分享

热门关注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反思【三篇】

教学反思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锦集四篇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万能简短(锦集5篇)

教学反思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2000字【3篇】

教学反思

论语教学反思精选六篇

教学反思

慈母情深教学反思五篇

教学反思

丰富多彩的玩具教学反思【汇编五篇】

教学反思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反思精选四篇

教学反思

坚持国家利益至上的教学反思五篇

教学反思

道德与法治教学反思范文三篇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