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百年的美丽》课堂实录。】《跨越百年的美丽》课堂实录(转)

2020-09-03   来源:教学实录

《跨越百年的美丽》课堂实录(第1课时)

师:上课!

生:起立!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声音洪亮)

师:请坐!第一课我们学的是毛泽东的一首词《沁园春·长沙》,“沁园春”是词牌名,“长沙”是这首词的什么?

生:(沉默,小声嘀咕)

师:这首词的题目。对每一篇文章啊,我们首先面对的是什么?(沉默,小声嘀咕)是题目,所以题目也是一个关键的解读这篇文章的一个着眼点。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散文,是非常有名的散文家梁衡的一篇散文《跨越百年的美丽》。初中有没有学过梁衡的文章?(生:没有)他有一篇文章叫《晋祠》,写得非常好,将来呢我们还要学到一篇叫《把栏杆拍遍》。小学有没有学过?有一篇文章叫《觅渡,觅渡》,“寻觅渡口”。《跨越百年的美丽》,一看这个题目,跨越了一百年,从哪一年开始?(有学生小声说“1898年”)这个“百年”怎么解释?1898到哪一年?(板书1898-1998)1998,1998年梁衡写了这篇文章,来表达对居里夫人的一种崇敬之情。《跨越百年的美丽》,那么这个“美丽”呢,它的内涵是非常丰厚的,丰富的,我们在解读文章的过程当中呢,来不断地全面认识。我们学习第一篇文章呢,有一个方法,就是要理清思路,那么这篇文章呢,我们也沿着这个“思路”进行下去,首先,我们看第1段和第2段,我来读一下第1段和第2段,同学们有一个任务,就是边听边思考,他写第1段目的是什么?他写第2段目的是什么?我们看第2段的时候,觉得哪一个词语或者是哪一种手法觉得能够帮助自己写好文章,带着这个问题思考。

(教师有感情地朗读,1分钟57秒)

师:张申弘毅,问一个问题,第1段只有一句话,你认为第1段这一句话实际上作者想让它起一个什么作用?

(张申弘毅有点茫然,无声)

师:来,你从题目开始,一直把第1段读完。

(张申弘毅读,声音很低,没有节奏)

师(温和地):再把第1句第1段话读一遍,声音再提高一点。

(张申弘毅声音响亮多了)

师:好了,我再来问你:第1句话“1998年是居里夫人发现放射性元素镭100周年”,这一句话成为一段,它起什么作用啊?

(张申弘毅依然茫然)

师:大家说起什么作用啊?

(有学生说“呼应题目”)

师:呼应题目,哦,说得好,用两个字就是什么啊?点题。好,坐下。对了,这是一种写法,我们写文章要尽快地点题,这样呢,老师便于抓住你的思路。你看,他一下告诉我们了,到底是写谁啊?居里夫人。为什么说“跨越百年”呢?是因为“发现放射性元素镭100周年”,那么下来我们就有一个疑问了:这个放射性元素镭,“100周年”,就那么值得人们去关注吗?100年了,究竟这个“美丽”指的是什么?他还没讲到。到了第2段,他,作者,梁衡,必须要落实题目当中的“美丽”,不然的话,它就成为一篇什么样的文章了?离题、跑题的文章了,它肯定不能跑题。好的,我们略微思考一下:第2段,让你用一句话来概括,你怎样概括?

师(稍微停顿):陈志宏!

陈志宏:1898年12月26日,玛丽·居里在法国科学院作了关于镭的报告,使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师:嗯,有时间,1898年12月26日,这时

候居里夫人多大年纪?

(学生在寻找,根据课下注释,答“31岁”)

师:31周岁,所以作者用了一个词叫什么?

陈志宏:妇人。

师:妇人,“妇人”的修饰语怎么说?

生:“年轻漂亮”。

师:我们能不能再简洁一点,再简洁一点概括一下这段话,你看这样:居里夫人开始怎么了?那要是演一场戏的话,居里夫人开始怎么了?开始出场了,居里夫人的出场。那么用一句话概括“居里夫人关于天然放射性元素镭的报告使全场震惊,使法国科学院全场震惊”,看看这样概括是不是能点到这段话的核心,我们要有一个意识,就是要有一个概括意识。那么作者呢写居里夫人的出场,我们来研究一下,居里夫人她的出场给我们的印象是怎样的?什么地方写到了?汤琪君!

(汤琪君沉默)

师:她的出场有哪些表现?

汤琪君:“玛丽·居里穿着一袭黑色长裙,白净端庄的脸庞显出坚定又略带淡泊的神情,而那双微微内陷的大眼睛,则让你觉得能看透一切,看透未来。”

师:这时居里夫人在我们的眼前呈现了,“玛丽·居里穿着一袭黑色长裙”,这是首先看到的,然后看到了什么?

汤琪君:脸庞。

师:脸庞是怎样的?

汤琪君:“显出坚定又略带淡泊的神情”

师:哦,“显出坚定又略带淡泊的神情”,这个神情自然是显现在脸庞上,而脸庞作者用了一个词是什么?

汤琪君:“白净端庄”。

师:“白净端庄”,而作者特别写到了什么?(学生沉默)而特别写到了什么?(生答“眼睛”)大眼睛,是怎么修饰的?

汤琪君:“微微内陷的大眼睛”。

师:“而那双微微内陷的大眼睛”,这个“大眼睛”怎么?

汤琪君:“让你觉得能看透一切,看透未来”。

师:“则让你觉得能看透一切,看透未来”。鲁迅讲过一句话,他说“要极俭省地刻画出一个人的性格来”,那么最好是写他的什么?

(有学生答“眼睛”)

师:对,写他的眼睛,鲁迅有一篇小说叫《祝福》,看过没有?(学生默然)《祝福》的主人公是?(有学生在嘀咕“祥林嫂”)对,祥林嫂。(有几个学生表现出恍然大悟的神情)听说过吧?鲁迅回到家乡的时候,有一次偶然见到祥林嫂,他写祥林嫂的眼睛,用了这样一个词语,他说“只有那眼睛间或一轮”,她的眼睛一转,“还表明她是一个活物”,如果眼睛不转的话,站在你面前,你感觉不到她是一个有生命的人,那说明她已经非常怎么了?汤琪君:虚弱。

师:虚弱,精神怎么?用一个词,鲁迅笔下的人,精神都是,许许多多的都是怎么?

(汤琪君找不到合适的词语表达)

师:是麻木的,被封建礼教迫害,所以他写的是祥林嫂。那么,梁衡呢,他写居里夫人,没有具体写,只说“那双微微内陷的大眼睛”,为什么会内陷呢?(学生沉默)为什么会内陷啊?(有学生答“她是白种人”)对了,她是白种人,她本身就是这样“微微内陷的大眼睛”,“则让你觉得能看透一切,看透未来”,这是作者理性的表述,没有用形象的手法,你看我们课本第6页有一张图,第6页有一张画像,第6页吧?(有学生说第5页)噢,教材不一样啊!我的是老版本了,都是上一年剩下的,上一年剩下的给我们了,就是在第5页上,居里夫人的画像,嗯,这句话我们来品

味一下。居里夫人出场,作者用了一种手法,来描写居里夫人这个人物,这种手法叫什么?这是一种描写手法。(有学生在下面说“外貌描写”)对,外貌描写(板书),外貌描写,那么,一会儿,我要告诉同学们,它实际上也是一种,还有一种叫法,叫什么描写?(有学生在下面答“肖像描写”)肖像描写,外貌描写,神情描写,是吧?都是属于一类的,那么,我要是和这一比较你就知道了,我们和第1句比较一下,“100年前的1898年12月26日,法国科学院人声鼎沸。”写这句话有什么用吗?写这句话有什么用呢?(有学生嘀咕“对比”)邵炯!

邵炯:反衬。

师:反衬?

邵炯:居里夫人发现镭影响非常之大。

师:影响之大,这时候“法国科学院人声鼎沸”,就是人们发出的声音就像是什么一样?“鼎”是什么意思?(生答“一种容器”)见过“鼎”吗?鼎是巨大的,我们叫有四个脚,有两个耳朵,(有学生“是三个脚”)有的是三个脚,最大的那个鼎,司母戊大方鼎,四足两耳,鼎是用来干什么的?(有几个学生在下面回答)古代祭祀用的,有多种用途,现在说法国科学院人们发出的声音,就像是那个大鼎里面的水怎么?烧开了沸腾起来,写这些人人声鼎沸,目的就是为了写谁啊?(有学生答“居里夫人”)居里夫人,对了,你刚才说的是反衬,反衬我觉得是不是换一种说法,我们学过的,对了,叫侧面描写。是不是?好,坐下。(板书“侧面描写”)

师:他在侧面描写居里夫人,他写的是人们那种巨大的热情关注,实际上是来写居里夫人她的“惊人发现”,实际上有个地方也是有个词也是应该说也是侧面描写?哪个词?(有学生说“肃然无声”)“全场立即肃然无声”,“肃然无声”,“肃然”其中包含着什么?(学生答“敬意”)敬,崇敬,对居里夫人的崇敬,那么,这都是侧面描写,我们说外貌描写,那么另外一种说法叫?(学生答“正面描写”)叫正面描写,(板书“正面描写”)所以这里面呢,开始居里夫人出场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使居里夫人的形象跃然纸上,呈现在我们面前。正面描写有个特点,(板书“要言不烦”)正面描写要言不烦,这个语言呢非常地简要,一点都不繁琐,侧面描写呢,也是非常简洁。我们再来品味一下这句话:“那双微微内陷的大眼睛,则让你觉得能看透一切,看透未来。”想一想,大家自己感觉一下,那种看透一切,那种看透一切、看透未来的眼神,那个眼神中间是充满了什么?肯定是充满了什么?一个词,她既然能够看透一切,让人感觉到看透未来,充满了什么?有一个词叫(学生小声答“智慧”)对了,充满了智慧,充满了智慧,我们特别在说一个人有智慧的时候,有一个非常意味深长的词,叫什么智?(有学生答“睿智”)对,睿智,秦昊,来写一下“睿智”,来,我帮你一起写,(“秦昊”有点茫然,有学生说是“侯修远”)是,哦,叫错了,叫“侯修远”,是吧?(侯修远到黑板前来写)来我帮你写,你会开始吗?对,这样写一次,因为我经常也不会写这个字,但是,我们大家都比划一下。(侯修远写下“睿”的最上部分)好,接下来是一横,谷,谷子的“谷”,那个,那个“五谷丰登”那个“谷”,那个是一横,下面是什么?(侯修远答“目”)对,很好!好,这个字写得挺漂亮!好了,最上一部分我们都会写,加上一横,然后呢,“五谷丰登”的“谷”上面的,只不过下面是什么?(学生答“目”)目,只有人的目光中、眼神中能够流露出来一个人的智慧的光彩。所以,在这里啊,一个非常坚毅睿智的形象就鲜活地展现在了读者的面前,这就是语言的魅力!我们呢,要慢慢品味,品味重点词语。好了,下面同学们呢,默默地看,

迅速地来浏览第3段,第3段要是用一句话概括的话,注意啊,要能够用上原文的关键词,用一句话概括,这是一个问题啊,概括。另外呢,你觉得其中哪一句话对自己有那么一点点触动,或者是哪个词语,大家可以谈。

(接下来学生看,想。)

师:好了,咱们请叶雯来概述一下。

(叶雯回答)

师:我再给你个建议,就是用一句话。

叶雯:居里夫人是发现放射性的关键人物。

师:你抓住了一个重要的词,就是“关键”。抓住了这个“关键”(教师有意加强这个词的发音,学生会心)词,说得好,坐下。第一句话“关于放射性的发现,居里夫人并不是第一人”,这作者要实事求是地讲,第一人是谁啊?(学生答)对,是德国科学家伦琴,发现了X光。这是人工放射性,那是在哪一年?(学生答:1896年)在她前两年,1896年。但她是关键的一个人,可以总结一句话叫“居里夫人是放射性发现的关键人物”。刚才叶雯同学啊,她可能懂得一种方法,就是来解读一段话的时候,有一个方法,要抓哪一句啊?(生答“第一句”)对,第一句。那么写文章呢,也要写好每段话的第一句,第一句往往是统领全段的。那么就要讲了,这个“关键”,整段话就要想:为什么她是关键人物?下面我们要研讨一个问题:在这段话当中,居里夫人对我们来说,有什么启发?她的哪些做法、哪一点做法,能够启发我们?谁来说一下?同学们自己有新的发现就可以讲,哦,俞刚,你讲一讲。

(俞刚讲听不太清楚)

师:“做任何事都要踏踏实实”,好的,你把这段话节奏慢一点再读一下。

俞刚(读):“别人在海滩上捡到一块贝壳,她却要研究一下这贝壳是怎样生、怎样长,怎样冲到海滩上来的。别人摸瓜她寻藤,别人摘叶她问根。”

师:好的,请坐。俞刚同学说这个告诉我们“做事要踏踏实实”,有没有同学从这里读出了另外一种味道?另外一种味道?陆云峰。

(陆云峰答)

师:她非常有一种精神叫,刚才你说的叫,研究。你说的那个词更准确,叫什么?探究。哦,你把这段话再读一下。

(陆云峰读刚才俞刚读的那段话)

师:好,坐下。同学们看到这段话里面,大家齐声读一下啊,这里面含有许许多多的味道,“别人在海滩上捡到一块贝壳,一二!”

(学生齐声读刚才那段话)

师:这里面有一个关键的一个字,就是居里夫人非常善于怎么?(学生嘀咕)用原文当中有一个字,(学生嘀咕)哎,原文当中一个字(板书),叫什么呀?问!“问”前面有一个字叫什么?(学生答“寻”)寻!你看,别人摸瓜她要寻那个藤,有一个成语叫什么?哎,顺藤(生答“摸瓜”)摸瓜。别人是先得了瓜了,别人不管这个藤在什么地方,但是,居里夫人不一样,她是要,别人摸瓜,她是要寻找那个藤,这个藤到底是长在哪儿呢?长在什么地方?别人摘叶,别人摘什么叶?摘树叶,枫叶红了,摘一片枫叶做书签,她问的是叶子长在树上,树长在哪里?所以她要问树的什么?(生答“根”)根!居里夫人有一个非常不同寻常的性格优势,那就是什么?非常善于(学生下面答“问”)问,但是,我一看这段话是不是跑题了,我们也来个顺藤摸瓜,我们往上再探究一下,大家看上面一句话“这都还是偶然的发现,居里夫人却”,哎,这个词啊,这是跟谁比较的?(学生答“伦琴”)跟那个德国科学家伦琴,还有法国科学家(学生答“贝克勒尔”),这个贝克勒尔曾经和居里夫妇一同获得什么?(

学生答“诺贝尔物理学奖”)诺贝尔物理学奖,她和这两个人,大科学家比较起来,你看,“居里夫人却立即提出了一个新问题”,居里夫人非常善于什么?(学生答“刨根问底”)哎,刨根问底,就是非常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她就问了:“其他物质有没有放射性?物质世界里是不是还有另一块全新的领域?”所以,居里夫人她的美丽,她的魅力,就在于她有不同寻常的性格当中的一面。记得爱因斯坦讲过一句话,他说呀,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永远比什么重要?(学生答“解决问题”)哎,解决问题,比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重要,那么,有这样一个故事,就是英国有一个哲学家,叫罗素,听说过吧?哎,罗素呢,曾经问一个大学者叫穆尔,他说:谁是你最优秀的学生啊?穆尔回答说,是维特根斯坦。那么,因为只有维特根斯坦在听我的课的时候啊,有一种神色,就是眼神当中充满了什么?(学生答)充满了什么?一个词,充满了迷茫,眼神当中充满了迷茫,也就是说,他心中有什么呀?问题,有问不完的问题,后来又有人问维特根斯坦,说罗素后来为什么退步了,维特根斯坦就回答说,因为罗素没有什么了?(学生答)没有问题了,所以有这样一个说法,说教育最大的问题啊就是学生怎么?(学生答)没有问题,所以要知道这个“问题”啊,它是前进的号角,提问呢是一种智慧的表现,有问题的学生一定是有收获的学生。哎,这一点呢,我们慢慢地就会体会到。我看了一些文章啊,就是说美国和中国的学生,中国学生呢,大部分情况下就是以不提问问题显示自己知道得多,而美国学生呢,往往以提问题而显示自己知道得多,这可能也是两种,我觉得不能归咎于两种思维方式,有些传统的东西在作祟,哎,所以,我们从居里夫人身上呢,要发现她对我们有用的一点点就可以了。同学们,在课下呢要善于去发现问题,去提出问题,哪怕这个问题呢有点幼稚,哪怕这个问题暂时解决不了,现在世界上有许许多多的谜,永远无法解决,但是不要紧,只要人类还在思考,人类就有什么?(学生答“未来”)哎,就有未来,就有希望。好的,有没有同学还觉得哪一点对自己有触动,这段话?觉得哪一点?对自己有一点点触动,可以谈一谈。曹雅丽,你来说一下自己的感受吧?

(曹雅丽说,断断续续)

师:你有没有一点点疑问?玛丽是终日在烟熏火燎中,同学们会写这四个字啊,要会写,哎,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她衣裙上,双手上,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有没有疑问?(下面有学生答“有”)陈程,你说一下?

陈程:烟熏火燎怎么还长得白呢?

师:烟熏火燎应该怎么?(陈程回答)应该变黑了是吧?你的问题是什么呢?再说一下,(陈程回答),没有听清楚,你坐下。就是烟熏火燎怎么?(学生答)使人变黑,然后你的问题呢?(陈程:她怎么长得很白呢?)她怎么长得很白呢?(其他学生笑)终日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她衣裙上,双手上,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她怎么会,什么地方说她白呢?(学生答“白净端庄的脸庞”)白净端庄的脸庞,就是说为什么呢?大家说为什么?白种人,烟熏火燎是不是就一定要燎得黑呢?呵呵,也不一定,啊,大家问这个问题,有点意思,好,坐下。这说明看得比较仔细,想得比较全面。好的,同学们下去以后呢,一个是完成作业,另外呢,就是这篇文章后面的段落,有问题打问号,发问。好,下课吧。

《跨越百年的美丽》课堂实录(第2课时)

2007级高一(1)班   2007年9月10日

师:今天我们要继续《跨越百年的美丽》,争取跨过去,跨不过去继续跨。在跨越之前,先找一位同

学回顾一下,上一节课对你来说,收获是什么?罗鹏飞。

(罗鹏飞沉默)

师:回忆一下上一节课,哦,好好想一想,俞刚。

(俞刚回答)

师:好的,接着说。

俞刚:了解居里夫人是怎样一个人。

师:是怎样一个人呢?

(俞刚答,有些笼统)

师:甘丽仪。

甘丽仪:了解了通过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刻画人物。

师(惊喜地):哦,好,坐下。嗯,讲得好。好的,请罗鹏飞同学补充。

(罗鹏飞回答“开头要点题”,有同学笑)

师:非常好,还有没有?

罗鹏飞:还有描写人物时要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师:非常好,坐下。真的非常好。讲出来自己的真实的收获,它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呢?让我们下一次写作文的时候,对我们有真正的帮助。好的,下面我们来继续解读“美丽”。我们说了,“跨越百年的美丽”,这个“美丽”它是多层面的,也是多侧面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同学们集中来看第4段,给大家3分钟时间,扫描式的,围绕解读“美丽”,你从这段话当中读出了题目当中《跨越百年的美丽》“美丽”的哪一个或者是哪几个内涵?另外呢,你觉得哪一句话特别有意思,也可以讲。

(学生读)

师:好的,同学们已经看完了,你可以谈“我从这里感悟到了美丽的又一层内涵”,还可以谈“我觉得这句话写得特别有意思”,“我对这句话感兴趣”,还可以啊,大家可以自由发言。你不自由发言,我老得挨着叫,有的同学想说或者有很好的想法,但是一直不能表达出来。金燕。

(金燕声音低,提醒她声音大一点)

金燕:“但她的性格里天生还有一种更可贵的东西,这就是人们经常加于男子汉身上的骨气。她坚定、刚毅,有远大、执着的追求。”

师:这句话给你什么感受?

金燕:她和一般女子不一样,她有追求。

师:居里夫人的追求是怎样的?(金燕沉默)作者说了,居里夫人的追求是怎么样的?用了两个词,刚才你读的,怎样的追求啊?

金燕:执着的追求。

师:执着的追求,远大、执着的追求。那么,一般女子是怎样的追求?我问你一个私人问题:你有没有执着的追求?呵呵,有,相信一定有。不然的话,我们怎么能站到这里呢?好的,坐下。执着的追求,“但她的性格里天生还有一种更可贵的东西,这就是人们经常加于男子汉身上的骨气”,把这个“骨气”给解读了,那就是坚定、刚毅,远大执着的追求。好的,接着解读“美丽”。刚才呢,金燕同学说了,这个“美丽”啊,看来里面包含着一种“坚定,刚毅”,包含着一种“远大、执着的追求”,(板书),这种追求的“美丽”,这种追求100年来在许多人的身上闪烁着光芒,执着,从不放弃。这样呢,就把我们这个解读跟这个“美丽”联系上了。好的,还有没有发现?我觉得哪一句话写得特别有意思,别的话我觉得都写得平淡,这句话十分有意思,邵炯。

(邵炯回答,声音很低)

师:在最后,把这段话能不能声音再大一点读一下。

(邵炯声音大了点)

师:你把这段话解读一下。

(邵炯谈)

师:哎,你呢,又有新的发现了。看来居里夫人她心目当中的“美丽”,还有一种“花”,有一

种花,叫什么花呀?

(学生嘀咕)

师:有一种花叫“发现创造之花”,(板书),发现创造之花,只有发现创造之花,才有永开不败的美丽。为什么100年来,我们的科学在不断地前进,正是因为有一种花常开不败,是什么花呢?(学生答)发现创造之花,这朵花谁把它浇灌得更美丽,(学生答“居里夫人”)居里夫人。所以刚才呢,同学们就在浇灌这朵花,就在发现居里夫人身上存在的多侧面的“美丽”的内涵。好,同学们把这句话齐声读一下。

师:她只要稍微松一下手,一二!

(学生齐读“她只要稍微松一下手,回一下头,就会跌回温软的怀抱和赞美的泡沫中。但是她有大志,有大求。她知道只有发现创造之花才有永开不败的美丽”)

师:好的,又发现了“美丽”原来还有这样一层内涵。还有没有发现?俞刚,你说一下。

俞刚:这种心无旁骛,悬梁刺股,卧薪尝胆的进取精神,就是一般男子也是很难做到。

师(提醒):读完,“很难做到——”

俞刚:“的啊”

师:“的啊”,这两个字千万不能少。你解读一下这句话。

俞刚:“美丽”还应该有她的进取精神。

师:对了,你说得非常好。“美丽”还应该包含着一种精神(板书),她的进取精神,进取精神,作者梁衡用了三个成语,第一个叫什么?

俞刚:心无旁骛。

师:哦,你说得非常好,心无旁骛。同学们把这个“骛”写一下,这个“骛”包含三个字,第一个字是什么?(生答“矛”)矛。第二个字?文,反文。第三个?(生答“马”)马。“骛”的本义是什么?本来是马快跑,所以“骛”下面是个什么字?(生答“马”)“马”字。因为马快跑,引申为一个什么意思?追求。那么“旁骛”是什么意思?(生答)直接解释表面意思,“旁骛”就是别的——追求,那么“无旁骛”呢是——,什么?(生答“没有别的追求”)对了,没有别的追求。那么,“心无旁骛”是什么意思?(生答)心里没有别的追求,那就是,她的心啊,非常地怎么?(生答“执着”)心思集中,目标(生答“专一”)专一,(板书)看来,一个成功者要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啊?(生答)说得好,目标专一,要目标专一。我们还学过一个成语,叫什么“骛”?哦,好高骛远,“好高骛远”的“骛”,什么意思?(生答“追求”)追求,追求远大的不切实际的东西,太高的有点空了,虚了,所以我们经常说不能好高骛远,要怎么?脚踏(生答“实地”)实地,而居里夫人是心无旁骛,悬梁刺股,“股”是什么意思?(生答“大腿”)对,讲谁的?(生答)对了,叫苏(生答“苏秦”)秦,后来挂六国相印,苏秦再次回到家乡的时候,他的嫂子态度马上改变了,有一个成语叫“前倨后恭”,前面非常傲慢,后来呢,变得非常恭敬,早早地在路边准备好,迎接,跪下。“卧薪尝胆”讲谁的?(生答)越王(生答“勾践”)勾践,有一句话叫“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生答“可吞吴”)可吞吴”,把吴国给吞掉,三千越甲越国的士兵,所以居里夫人身上有一种精神,进取精神,这种进取精神可以和谁比啊?(生答)可以和“悬梁刺股”的(生答“苏秦”)苏秦,可以和“卧薪尝胆”的(生答“越王勾践”)越王勾践。好的,你把这句话带有感情地再读一遍。

(俞刚读,又漏了“的啊”)

师:关键的两个字一定要有,这里面表现了作者梁衡的什么?(生答)赞美,崇敬之情。好,坐下。大家把这句话再读一下,体会一下这个语言。“这种心无旁骛”,一二!

【《跨越百年的美丽》课堂实录。】《跨越百年的美丽》课堂实录(转)

https://m.scfaying.com/jiaoankejian/33045/

推荐访问

跨越百年的美丽课堂实录 跨越百年的美丽窦桂梅
展开更多 50 %)
分享

热门关注

课文《乡愁》教学实录精选7篇

教学实录

唯一的听众教学实录精选八篇

教学实录

课堂教学实录范文(精选十篇)

教学实录

古诗村居的教学实录十一篇

教学实录

桥教学实录特等奖集合4篇

教学实录

《陋室铭》课堂教学实录教案教学设计精选十三篇

教学实录

《29古诗两首》名师教学实录范文汇总八篇

教学实录

《桥》教学实录(锦集4篇)

教学实录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实录范文(精选四篇)

教学实录

精选2023年一年级语文上册名师教学实录一年级语文指导丛书优质

教学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