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教育中国人大代表|死亡教育:中学教育不该规避的命题

2020-06-20   来源:教学课件

【摘要】  当我们不具备解决一道难题的能力的时候,提出一个问题有可能被认为是懦弱的表现。作为事情的参与者,笔者觉得指出既存问题的勇气,并不亚于解决难题的能力;因为,解决难题,需要更强大的力量和手笔。

笔者当然知道我国的发展现在处于关键时期,不言而喻,教育上也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问题是:有些问题,我们责无旁贷,不可规避。

死亡无疑是困扰现实教育的诸多难题之一。死亡客观存在,死亡无可避免,死亡也许并不新奇。可是当汶川地震发生,当生命中种种不可预测的意外悄然降临:我们无法相信,我们的学生不曾思考死亡;我们无法否认,死亡的命题纠缠着我们的学生。

然而,死亡是什么?探讨死亡有何意义?面对死亡,我们应该怎样确立自己生命的价值,从而尊重生命、珍惜生命?——任重道远的中学教育,却似乎对这些问题避而不提。

本文旨在呼吁中学教育直面现实回归人本,积极开展死亡教育。

【关键词】   汶川地震     死亡    死亡教育   

经历了汶川地震——用“经历”这个词也许不准确,但是,汶川地震,哪个有良知的人没有“经历”呢?——当我们面对那么多赤裸而又苍白的死亡:从天而降、突如其来的死亡;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死亡;血肉模糊、灰飞烟灭的死亡;慷慨悲壮,回天乏术的死亡;眷恋不舍、欲哭无泪的死亡……在感情上,或许只有《诗经》里的句子才可抒写:“彼苍天者,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但在理智上,哀痛过后,我们不得不思索:脆弱渺小的个体生命在刹那间不堪一击化为虚无,一场被称为“国殇”的灾难永恒地刻在每个人的心灵之上:死亡。

我想,是该我们正面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了。作为一名教师,我不知道应该怎样来继续在某种程度上的“瞒和骗”的教育——我的学生,他们“现场直播”,领略了那么多鲜血淋漓的死亡;我相信,他们是人,他们无法忘记。

他们无法忘却也不该忘却的死亡本来还有很多。只是,他们或者无知、或者无力、或者被迫地不去正视。死亡的阴影从出生之日起就笼罩着每一个人——至少我们幼小之时,曾经多么地惧怕父母的突然死去。然后,在成长的历程里,目睹耳闻着身边远处、熟悉的陌生的人们种种原因的死。直到有一天,突然想到自己的死……关于死亡,大家好像心照不宣,又似乎讳莫如深。

有许多的死亡,可能被“媒体地”异化了。

曾经沸沸扬扬、喧嚣一时的马加爵杀人案,如同各个大中小学校园里的学生自杀事件一样,在媒体的渲染中,他们因为异化而消失了。我们有时真的不清楚媒体的报导以及社会的引导,究竟是为了猎奇还是为了娱乐,当然也可能是其他什么没有言明,或者人们不愿看懂的东西。只是,当许多非正常的死亡被播报和津津乐道于曲折离奇的情节、故事、幕后乃至花絮,死亡本身也即无意义,甚至可以说不存在了——不管死的是谁,死去的都是一度鲜活、有情有感的人的生命啊!他们怎么了,为什么做出如此极端的抉择,为什么竟然轻易地放弃别人或自己的生命?他们所理解的死亡是什么?当别人或自己的生命终结之时,他们在想什么?……没有人来回答,因为,可能也没有人来提问。

而这样的死亡,我们的学生,他们是知道的。除了“知道”,我觉得他们还应该想到些什么。

另外有些死亡,可能被“传统地”淡漠了。

在观念上,有一些死亡,是正常的。比如亲人的死亡。老人的死传统地被认为是“喜”,所谓“红白喜事”;父母的不幸离去,学生们不敢也不愿接受,确切地说,他们还不具备接受的知识和力量。自古以来,“生老病死”几乎是中国文化默认的生命规律,人老了会死,病重了会死,遇到意外会死,天经地义的东西,何须谁去饶舌什么。中学生们慢慢长大,他们的爷爷奶奶慢慢老了,逐渐死去;现代社会发达多变,各种疾病,多种意外,他们的父母虽然年华正茂,但有小部分仍然英年早逝,撒手人寰(事实上,因为疾病,车祸,外出务工意外等多种因素,近年来中年人死亡比例迅速增加,大大超过我们读书的时代。我所任教的一个班级有60名学生,父母中死去一方的,竟然有12人之多!)其实我们并不清楚死去亲人的这些中学生,他们会想什么、问什么、需要什么,因为,我们大多数人并没有在这个年龄阶段失去亲人。在潜移默化地传统中,我们已经过早地认为,这样的死亡是正常的,是在所难免的,是毋庸多言的……我们甚至很可能会告诉孩子:面对死亡,需要坚强;战胜挫折,笑对人生。诸如此类的话语忽略了一个事实——这不是你所承担的死亡,对你没有任何意义可言,仅此而已。

而这样的死亡,我们的学生,他们是经历的。除了“经历”,我觉得他们还应该明白些什么。

还有一些死亡,可能被“人为地”消融了。

这个说法,源于我所揣测的某些教材编写者——或者称他们为教育工作者也罢——的美好愿望,至于他们是否出自某种高深的修为、叵测的用意、还是神秘的追求,作为一名“资浅”的教育工作者,因为缺乏编写教材的宝贵经验,笔者自然难于知晓。作为一名好读书又要“求甚解”的中学语文教师,我无意中无聊地得知:文学作品中的许多死亡,被编书者们有意识而无注释地删去了。有一篇课文,王尔德的《巨人的花园》,删得非常典型:他们可能认为童话里不该有死亡,孩子们生活在美好的时代,也不该有死亡——当然,这可能是我的小人之心。——结果很明显:我们的中学教育,是远离死亡的教育;远离毒品,远离死亡,就该是珍惜生命的教育了吧!

而这样的死亡,我们的学生,他们是应该认识的。生活并不是美好得一塌糊涂的童话,童话里也会有死亡。21世纪的学生信息来源如此广泛,他们又岂能幼稚到去相信句号之前总是“从此王子和公主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写到这里我想我要表达的意思应该清楚了:死亡客观存在,死亡无可避免,死亡也许并不新奇。可是当汶川地震发生,当生命中种种不可预测的意外悄然降临:我们无法相信,我们的学生不曾思考死亡;我们无法否认,死亡的命题纠缠着我们的学生。死亡是什么?探讨死亡有何意义?面对死亡,我们应该怎样确立自己生命的价值,从而尊重生命、珍惜生命?……

我不知道如果在课堂上“探讨”死亡,会不会被指定为“人生观消极”、“师德败坏”——所以不敢,也没有去试过。但就个人经验而言,死亡问题我早时思考良多,自觉获益颇深,不逊于读大书一部。所以,站在一个教师的角度,站在一名教育工作者的高度,我要用自己作为一个人的最大力度高声呼吁:中学教育,你不该规避死亡教育!

附记:本来想写一篇论述中学“死亡教育”的意义的文章,准备了一些资料,也有许多想法。可是,大雁还在天空飞,却来言辞激昂讨论雁要怎么吃,岂不痴傻太甚?所以写成了这样。

找到的部分资料,除了周国平的著作,都在网络上,列出来做“参考文献”吧。

语文教学应当强化生命教育      樊春荣    (中教网) 

(http://www.teachercn.com/zxyw/Html/jxwz/1969534hMS46b1115121127.Html)

2、国外及台湾地区死亡教育情况   (《中国教育报·读书周刊》)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3085ce010006bp.html)

3、我们需要怎样的“死亡教育”?   (新浪·新闻中心)

(http://news.sina.com.cn/s/2004-12-11/03004491683s.shtml)

4、死亡教育该谁讲               (人民网)

(http://www.people.com.cn/GB/channel9/568/20001128/329514.html)

5、什么是死亡 杭州34%的小学生对死亡概念模糊     (中国广播网)

(http://www.cnr.cn/jy/yw/200809/t20080917_505101567.html)

6、死亡教育                     (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253474.html)

7、如何对孩子进行“死亡教育”      (网易)

(http://lady.163.com/08/0711/15/4GJ67F0K00262I2G.html)

8、读《死亡教育》                (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3c99dfdb010004qv.html)

死亡教育中国人大代表|死亡教育:中学教育不该规避的命题

https://m.scfaying.com/jiaoankejian/22475/

推荐访问

二十种无痛死亡方法 死亡文化与生死教育答案
展开更多 50 %)
分享

热门关注

大学教学课件【汇编六篇】

教学课件

初中教学课件【5篇】

教学课件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课件(合集6篇)

教学课件

感恩班会课件感恩班会教学课件(合集4篇)

教学课件

如何制作教学课件(合集5篇)

教学课件

如何制作教学课件(合集八篇)

教学课件

学校教学课件范文(精选3篇)

教学课件

口语教学课件精品精选五篇

教学课件

学校教学课件汇编4篇

教学课件

游标卡尺教学课件游标卡尺教案优质课范文(精选四篇)

教学课件